如何治疗儿童性脑瘫 小儿脑瘫治疗常识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如何治疗儿童性脑瘫

儿童性脑瘫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受到各种损害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在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脑瘫已成为引起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大体分为三型:1、痉挛型(约60%)。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僵硬、动作笨拙、不协调;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患儿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腱挛缩,关节畸形。2、手足徐动型(约25%):患儿在静止时常出现缓慢的、蠕动样、无规律、不能自控的、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通常累及全身,头控能力差,面部常有怪异表情,有时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伸出与缩回动作,躯干和上肢的不自主动作较为突出,入睡后异常动作消失。3、其他类型(15%):包括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迄今为止,尚没有绝对有效脑瘫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有效控制脑瘫的症状:1、药物治疗:口服解除肌肉痉挛的药物(巴氯芬、苯二氮卓类等)暂时控制肌肉痉挛;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对脑瘫病人脑部损伤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2、康复训练:(1)单纯康复训练:针对肌张力3级以下痉挛性脑瘫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2)术后康复训练: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3、手术治疗:肌张力≥3级的痉挛性脑瘫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需手术治疗。较常用的手术方式:(1)功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适用于肌张力≥3级、无明显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智力基本正常的痉挛性脑瘫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2)肌肉肌腱松解及骨关节矫形手术(适用于肌张力≥3级、伴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及智力基本正常的痉挛性脑瘫)等。

小儿脑瘫治疗常识

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因不清,病理表现多样,现无手段,佳治疗方案以运动功能训练,结合手术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脑瘫通常分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痉挛型占患者的60%-70%,手足徐动型占患者的20%,其余类型均少见。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目前痉挛型脑瘫的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主要通过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解除过高的肌张力和痉挛,预防和矫正各种畸形,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能力,获得较大功能恢复。手术可在腰骶部和颈部进行,以前者居多。手术适应证:1、单纯痉挛,肌张力在3级以上,2、无明显固定挛缩畸形或仅有轻度畸形,3、脊柱四肢有一定的运动能力,4、智力接近正常,可配合手术后康复训练,5、严重痉挛与僵直,影响日常生活、护理、康复。手术禁忌证:1智力低下,不能配合康复训练,2、肌力弱,肌张力低下,3、手足徐动,共济失调和扭转痉挛,4、肢体严重的固定痉挛畸形,5、脊柱严重畸形和脊柱不稳定。手术效果:腰骶段SPR解除下肢痉挛的为90-95%,功能改善率为75-80%,肌张力平均减低3级。对上肢痉挛和流涎、语言和发音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颈段SPR手术对上肢痉挛的为64-83%,肌张力平均减低3级。术后应当强调规范、长期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改善。并发症: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感觉异常,迟钝或丧失,麻木,疼痛,深感觉障碍,两点分辨觉异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后期可发生感觉异常,顽固性疼痛,痉挛无缓解或复发。肢体无力,大小便及肠道功能障碍,腰椎变形、脊柱不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厌学、抽动症、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发育迟缓、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及神经疾病的预防与诊疗。

擅长:儿童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肥胖症等引发的生长发育问题。

擅长:儿童抽动症、矮小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性早熟、多动症、遗尿症、肥胖症等引发的生长发育问题。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