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张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高血压,一直没太在意。一天清晨,张大爷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晨练,刚走到门口,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随即摔倒在地,右侧肢体完全不听使唤,话也说不清楚。家人发现后,急忙将他送往昆明康瑞脑科医院。经检查,张大爷被诊断为脑中风。这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张大爷和家人都陷入了恐慌。好在经过及时治疗,王大爷脱离了危险,但他和家人感到非常困惑:“张大爷平时没什么大病,怎么会突然脑中风?”何栋源医生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高血压:脑中风的“头号元凶”
何栋源医生介绍,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脑血管壁受到过高的压力冲击,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受损的血管内膜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同时,高血压还会使脑血管的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据统计,约70%-80%的脑中风患者都伴有高血压病史。以张大爷为例,他长期患有高血压,却没有严格控制血压,终因血压波动引发了脑中风。因此,何栋源医生强调,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高血脂: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高血脂也是脑中风的重要诱因。何栋源医生指出,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这些过多的脂质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当脑血管被堵塞时,脑部供血不足,就会引发缺血性脑中风。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破裂后的斑块会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血管堵塞,增加脑中风的发病几率。例如,一些长期饮食不健康,喜欢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又缺乏运动的人,容易患上高血脂,进而增加了脑中风的风险。何栋源医生建议,高血脂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必要时需服用降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糖尿病:脑中风的“帮凶”
糖尿病与脑中风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何栋源医生解释,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高血糖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此外,糖尿病还会引起神经病变,影响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的病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4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脑中风的“催化剂”
不良生活方式在脑中风的发病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何栋源医生介绍,长期吸烟会使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患脑中风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数倍。过量饮酒同样会对血管健康造成危害,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中风的发病风险。此外,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导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异常,增加脑中风的发病几率。例如,一些年轻人长期熬夜玩游戏、工作压力大又缺乏运动,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进而增加了脑中风的风险。因此,何栋源医生呼吁大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学会缓解精神压力,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治疗脑中风,到昆明康瑞脑科医院
昆明康瑞脑科医院在脑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由何栋源医生领衔的专业团队。医院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如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能够快速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注重多学科协作,结合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此外,医院还开设了脑中风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救治,极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