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浩浩原本是个乖巧的孩子,可半年前,他突然开始频繁眨眼、咧嘴、耸肩,甚至发出怪声。老师以为他在捣乱,同学嘲笑他是“怪胎”,连亲近的奶奶也忍不住呵斥:“别做那些怪动作!”母亲带他四处求医,终于在昆明康瑞医院被宋军医生确诊为抽动症。那一刻,她才明白,孩子并非顽皮,而是被一种无形的疾病操控着身体。
抽动症是什么?神经系统的‘短路’现象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TicDisorder),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宋军医生解释,抽动症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运动或语言中枢异常放电。就像电路短路一样,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和声音,被迫做出各种怪异动作或发出无意义的噪音。
抽动症的危害:不仅仅是‘小动作’那么简单
抽动症带来的伤害远超身体症状本身。患儿常因怪异行为遭受歧视、孤立,甚至校园霸凌,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宋军医生指出,若不及时干预,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出现骂脏话、模仿他人等复杂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能力和未来发展。
早期信号:这些‘小毛病’可能是抽动症前兆
宋军医生提醒,抽动症初期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孩子频繁出现以下表现,家长需提高警惕:眨眼、皱鼻、清嗓子、耸肩、扭脖子、发出哼声或咳嗽声。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在紧张、疲劳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许多家长误以为是“坏习惯”或“过敏”,延误极佳治疗时机。
抽动症的诱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医学界认为,抽动症与遗传、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家族史、孕期不良因素(如吸烟、感染)、压力过大、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宋军医生特别强调,家长的打骂、过度提醒抽动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更紧张,导致症状恶化。
昆明康瑞医院:让孩子重获身体控制权
面对抽动症,科学干预是关键。昆明康瑞医院在宋军医生的带领下,采用“药物+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方案,结合经颅磁刺激(TMS)、生物反馈等先进技术,帮助患儿减少抽动频率、缓解心理压力。医院还特别开设家长课堂,指导家庭护理技巧,避免错误应对方式加重病情。宋军医生表示:“抽动症虽无法短期根治,但通过系统治疗,大多数孩子能显著改善症状,回归正常生活。”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抽动表现,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昆明康瑞医院愿与您携手,帮助孩子摆脱抽动困扰,找回自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