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水疱消了,骨头里的刀割却从不停歇。”65岁的李大爷指着胸部左侧的瘢痕,满脸愁容。三个月前,李大爷患上了带状疱疹,经过治疗,疱疹消退了,但疼痛却像一头顽固的野兽,紧紧缠住了他。那种疼痛如针刺、如火烧,还伴随着一阵阵的电击样疼痛,让他夜不能寐,精神萎靡。直到李大爷来到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了陈鸿耀主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HZ)较常见的并发症。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并感染,皮肤出现呈带状鲜红色疱疹,若处理不得当,部分患者在疱疹消失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疼痛。
那到底哪些人容易中招呢?
高龄:50~59岁人群的HZ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为6.87/1000人年。
创伤:诱发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降低。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脏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
免疫抑制:HIV感染等导致的免疫抑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4倍。
陈鸿耀主任,作为副主任医师、上海神经外科专家、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开拓者,以及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特约技术顾问,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等方面有着精准且丰富的经验。他擅长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及神经刺激调控技术解决帕金森病、癫痫、特发性震颤、带状疱疹后遗症等各种顽固性神经系统类病症。
针对李大爷的病情,陈主任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神经刺激调控技术与药物治疗。一方面,通过精准的神经刺激调控,缓解神经的异常放电,减轻疼痛信号的传递;另一方面,配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药物,从多方面入手,改善李大爷的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大爷的疼痛明显减轻,终于能睡个安稳觉,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在陈鸿耀主任的带领下,为众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带来了希望。他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药物:减少病毒复制,推荐口服和静脉滴注联合使用。
②抗炎药物:起病早期使用可改善神经根水肿。
③止痛药物:离子通道阻滞剂;镇痛效果不佳时可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对于顽固性疼痛,可使用药物外敷,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④营养神经药物和抗抑郁药。
物理治疗
①低中频电刺激疗法:阻断疼痛信号传递,促进内啡肽释放,缓解疼痛。
②高频电疗法:如微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③光疗:利用红外线、红光的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缓解疼痛。
④传统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疼痛。
特色治疗
神经刺激调控技术:运用先进的神经调控设备,对病变神经进行精准刺激,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呢?
①增强自身体质:日常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慢跑、跳绳、游泳等运动。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因压力和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②注意卫生:勤洗澡并更换贴身衣物。如果皮肤出现损伤的话,一定要保持伤处的清洁和干燥。贴身衣物也尽量选取较为宽松的、纯棉的制品。
③注意感染的预防:不与患者共同使用毛巾、床单、被罩等个人物品,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④接种疫苗:在医生建议下接种相关疫苗预防,如减毒灭活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致力于为每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治疗,帮助他们摆脱疼痛的困扰,重获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