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遭受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脑瘫患儿常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发育障碍,部分患儿还伴有认知、感知觉、交流以及行为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继发性癫痫、肌肉萎缩、骨骼畸形等损害。
昆明康瑞医院的郑琳主任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脑瘫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脑瘫的病因与发病情况
脑瘫的发病原因多样,根据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胎儿期、出生时和出生后-3岁期间的脑损伤。胎儿期脑损伤可能与遗传性疾病、脑发育缺陷、宫内感染、孕母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出生时脑损伤则可能由产程延长、缺氧窒息、产伤等引起;而出生后-3岁期间的脑损伤则包括新生儿期脑病、颅内出血、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中,早产和早产脑损伤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原因之一。
我国儿童脑瘫发病率约为0.248%,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脑瘫患儿数量众多,约有500万之多,且每年新增病例约4万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脑瘫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
脑性瘫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变化、反射发育异常以及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肌张力变化则以增高较为常见,患儿身体僵直或软弱无力;反射发育异常表现为原始反射不消失或延迟消失,生理反射不出现或延迟出现;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则包括下肢交叉、肘关节屈曲畸形、尖足、剪刀步等。
脑瘫的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医针灸治疗、认知功能训练、特殊教育、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等。郑琳主任所在的科室在脑瘫治疗方面,秉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强调医院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三位一体”的康复模式,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瘫患儿的较佳康复治疗时期
脑瘫患儿的较佳康复治疗时期是在婴幼儿时期,尤其是1岁以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在1岁以内发育迅速,可塑性强,直至3岁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早期干预能够较大限度地促进患儿的神经发育和功能恢复。
脑瘫能否治好
脑瘫能否治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运动障碍的程度、康复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部分脑损伤较轻、运动功能障碍较轻的患儿,通过科学、规范、个性化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完全可以正常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
生活中如何预防儿童脑瘫
预防儿童脑瘫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计划生育方面,有脑瘫、智力障碍家族史的家庭需谨慎生育,并进行产前诊断。孕前要积极准备,预防宫内感染。孕期需定期到围产保健专科就诊,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孕妈妈要注意营养和生活习惯,避免接触不良因素。生产后,要重视婴幼儿期的脑损伤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有早产儿或早产儿脑损伤病史的孩子,要定期到儿童康复专科就诊,监测发育情况,早期干预。
患者就诊案例:郑琳主任助力脑瘫患儿开启新人生
小明(化名)是一名1岁半的脑瘫患儿,其家长在发现小明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后,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的郑琳主任。郑主任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其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等问题。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郑主任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康复手段。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郑主任带领的专业团队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训练和指导。运动疗法主要针对小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训练,通过各种康复器械和训练方法,逐步提高他的肌力和运动协调性;作业治疗则注重培养小明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则针对小明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进行干预,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小明的运动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肌张力也逐渐趋于正常。他不仅能独立坐稳,还能在辅助下进行简单的行走。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小明的家长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对郑主任及其团队充满了感激之情。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是一场漫长的征程,需要医生、患儿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郑琳主任及其团队,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众多脑瘫患儿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可能。如果您身边有脑瘫患儿,不妨及早就医,抓住较佳康复治疗时期,让患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