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据估计,全球约有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我国约有200万患者。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一、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障碍两大类。
(一)运动障碍
1.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通常发生在一侧上肢或下肢,表现为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为4-6Hz。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患者肌肉紧张,伸直时呈齿轮状抵抗,肌肉硬度增加,被动运动时关节活动度降低。
3.运动迟缓:患者动作缓慢,启动困难,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写字、系鞋带、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变慢,行走时起步困难,步伐小且拖曳。
4.姿势步态异常:患者站立时身体前倾,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步伐拖曳,容易跌倒。
(二)非运动障碍
1.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症状。
2.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3.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便秘、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
4.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二、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及生活护理等方面。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法包括:
1.脑深部刺激术(DBS):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大脑深部核团,如丘脑底核、苍白球等,从而减轻症状。
2.神经核团毁损术:通过毁损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如丘脑、苍白球等,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三)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包括:
1.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按摩、热疗等手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2.作业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穿衣、系鞋带、进食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言语治疗:针对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进行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4.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翻身、起床、如厕等日常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
(四)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治疗方法包括:
1.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心理咨询: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3.家庭治疗:指导家庭成员了解帕金森病,提供支持和关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五)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预防并发症。生活护理包括:
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入,预防便秘。
2.睡眠护理: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3.个人卫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安全防护:预防患者跌倒、撞伤等意外事件,确保安全。
患者就诊案例
70岁的刘大爷,双手不停颤抖,起初家人以为是年纪大正常的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颤抖愈发严重,还出现行动迟缓、肢体僵硬等症状,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刘大爷也因此情绪低落,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家人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带他来到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陈鸿耀主任接诊后,对刘大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家族史,观察其运动症状,并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来辅助诊断。经过综合评估,确诊刘大爷患有帕金森病。考虑到刘大爷病情已发展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严重副作用的阶段,陈鸿耀主任建议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在与刘大爷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刘大爷运动症状明显改善,肢体不再僵硬,颤抖也减轻不少,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在陈鸿耀主任等专家的带领下,正不断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遭受帕金森病的困扰,建议尽早前往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寻求帮助,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