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先生,35岁,因高处坠落导致颈椎受伤,出现四肢瘫痪,无法自主呼吸,大小便失禁,被紧急送往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何栋源主任带领团队迅速开展颈椎MRI检查,确诊为C4-5节段脊髓完全性损伤,立即进行颈椎减压固定术。术后转入ICU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随后转入神经调控中心开始系统康复。在何主任的指导下,康复团队制定了精细化评估方案,包括神经功能定位、肌肉力量分级、关节活动度测量及心理状态评估。康复初期,患者因长期卧床出现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风险。康复团队通过体位管理、呼吸训练、电刺激治疗及心理疏导,逐步改善患者身体状态。经过6个月的系统康复,张先生从完全依赖呼吸机到恢复自主呼吸,四肢肌力从0级提升至3级,可借助助行器短距离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已重返工作岗位。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实现科学康复?
脊髓损伤曾被认为是毁灭性的疾病,但随着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患者通过科学康复重获新生。昆明康瑞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何栋源指出:"康复不仅是身体功能的恢复,更是心理重建与生活质量提升的综合过程。"
1.康复的意义: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
脊髓损伤康复的核心价值在于:
①神经可塑性激活
通过针对性训练刺激休眠神经元,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实现功能代偿。
②并发症预防
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风险。
③生活能力重建
即使神经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康复训练也能帮助患者掌握轮椅操作、转移技巧等实用技能。
④心理重建
康复过程是患者从绝望到重拾信心的心理重塑之旅。
2.精细化评估:康复方案的基石
何栋源主任强调,个性化康复方案必须基于全面评估:
①神经功能定位
结合影像学与临床表现,精准判断损伤平面及程度。
②功能障碍量化
评估运动、感觉、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制定量化指标。
③心理与社会支持评估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系统,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
3.分阶段康复:循序渐进的科学路径
脊髓损伤康复需分阶段推进:
急性期(0-8周)
目标:预防并发症,激活神经可塑性
体位管理: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
呼吸训练:C4以上损伤者进行膈式呼吸训练
关节活动: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
电刺激治疗:维持肌肉质量,预防废用性萎缩
恢复期(3-6个月)
目标:较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与渐进抗阻训练
平衡训练:从坐位平衡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穿衣、进食等自理能力
后期康复(6个月以上)
目标:重返家庭与社会
社区康复:适应家庭环境,进行家居改造指导
职业康复:提供就业指导与心理支持
心理康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克服抑郁与焦虑
4.家庭支持:康复路上的坚强后盾
家庭支持在康复中扮演关键角色:
①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焦虑
②生活协助:协助完成日常活动,减轻患者负担
③康复陪伴:鼓励患者坚持训练,记录康复进展
康复之路虽充满挑战,但科学与关爱同行。通过精准评估、分阶段康复及家庭支持,脊髓损伤患者同样可以重启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