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王阿姨,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平日里,王阿姨自认为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服药也很“有经验”。然而,近期她却因为一个服药习惯,差点丢了性命。
王阿姨服用的是一种缓释片降压药,药片较大,吞咽起来有些困难。于是,她便自作主张,每次服药时都将药片掰断,分成两半服用。王阿姨觉得这样既方便吞咽,药效应该也不会受影响。但没想到,不久后,王阿姨在做家务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紧接着便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家人发现后,急忙将她送往昆明康瑞医院。经检查,王阿姨因脑出血被紧急送入ICU抢救。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王阿姨的家人难以接受。而罪魁祸首,正是王阿姨错误的服药习惯。那么,降压药究竟该怎么吃?有哪些雷区不能踩?昆明康瑞医院的何栋源医生,将为我们详细解读。
雷区一:自行掰断缓释片
何栋源医生介绍,王阿姨服用的缓释片,其特殊的制剂工艺能够使药物在体内缓慢、均匀地释放,从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平稳控制血压。一旦将缓释片掰断,药物的缓释结构被破坏,原本应缓慢释放的药物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导致血药浓度急剧升高,血压迅速下降。而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会对此做出反应,使得血压在短时间内又出现反弹性升高,造成血压剧烈波动。这种大幅度的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极大,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就像王阿姨,自行掰断缓释片的行为,打破了血压的稳定状态,结果引发了这场严重的危机。何医生强调,对于缓释片、控释片等特殊剂型的降压药,患者千万不能自行掰断或碾碎服用,一定要整片吞服。
雷区二:凭感觉服药
何栋源医生指出,很多高血压患者像王阿姨一样,存在凭感觉服药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血压就是正常的,不需要服药;而当出现症状时,才想起服药。实际上,高血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即使没有症状,血压升高也会对血管、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脑出血、心脏病发作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何医生强调,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服药,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坚持用药,并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不能仅凭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雷区三:自行增减药量
自行增减药量也是常见的降压药用药雷区。何栋源医生介绍,有些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后,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或者担心长期服药对身体有害,就自行减少药量;而有些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又自行加大药量。这种做法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幅升高,对血管壁造成更大的压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脑出血的风险。降压药的剂量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的,随意增减药量会破坏血压的稳定控制。何主任提醒,患者如果需要调整降压药剂量,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脑中风,到昆明康瑞医院
在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带领的医疗团队在脑中风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配备先进的血压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压波动规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剂量。同时,医院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降压药的正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随访机制,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回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有效降低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随访管理,昆明康瑞医院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