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阿姨(化名)患遗传性共济失调5年,一直规律服药。但近三个月,家属发现她不仅走路摇晃加重,还经常莫名跌倒,甚至出现吞咽困难。更令人担忧的是,她开始出现幻觉,总说"看见墙上有虫子"。来到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发现:长期使用的部分药物已经产生神经毒性,需要立即调整方案。"很多共济失调患者只知道坚持用药,却不知道有些情况必须及时调整。"何医生严肃指出。
实际上,在共济失调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那么,究竟哪些情况需要调整药物?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给出了专业解读。
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何栋源医生指出,在规范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如果共济失调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就需要考虑调整药物。比如,患者在服药数月后,肢体协调性依然很差,站立和行走时摇晃加剧,甚至出现了新的症状,如言语不清加重、吞咽困难等,这很可能意味着当前的药物治疗方案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每个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对药物的反应都有所不同,当药物无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发挥作用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就十分必要。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难以完全避免,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患者能够耐受。然而,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调整药物。何栋源医生举例说,一些治疗共济失调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还有些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引发乏力、黄疸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继续使用原药物不仅无法改善病情,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威胁。此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许多共济失调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何栋源医生提醒,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抑制或诱导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改变共济失调治疗药物的代谢速度。当药物代谢加快时,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降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当药物代谢减慢时,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因此,患者在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情阶段性变化
共济失调的病情通常会随着时间发生阶段性变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患者的症状和对药物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何栋源医生解释说,在疾病早期,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神经系统的损害逐渐加重,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更换更有效的药物来维持治疗效果。此外,一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何栋源医生强调,共济失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调整方案。
治疗共济失调,到昆明康瑞医院
在共济失调治疗方面,昆明康瑞医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神经内科汇聚了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的专业医疗团队,他们在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变化,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院配备了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影像学检查设备等,为精准诊断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医院建立了完善的随访机制,定期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助力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