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生理机制中,肌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肌张力出现异常时,它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一、运动系统方面
运动受限
肌张力过高时,肌肉会变得僵硬,关节的活动范围会明显缩小。例如,在脑瘫患者中,过高的肌张力常导致患儿的四肢难以正常屈伸,影响其坐、爬、走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
肌张力过低则使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来维持正常的运动姿势,导致身体软弱无力,比如站立时可能会出现膝盖弯曲难以伸直,容易跌倒的情况。
肌肉萎缩
长期的肌张力异常会使肌肉得不到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刺激。肌张力过高时,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肌张力过低时,肌肉缺乏足够的运动负荷。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肌肉纤维逐渐萎缩,肌肉体积减小,进一步削弱肌肉的功能。
二、骨骼关节方面
关节畸形
由于肌张力异常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关节会受到不均衡的牵拉。例如,在痉挛性脑瘫中,小腿后侧肌肉肌张力过高,会使踝关节长期处于跖屈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马蹄内翻足等关节畸形。
长期的关节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使关节软骨磨损加剧,增加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骨骼发育异常
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肌张力异常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例如,长期的脊柱肌张力不平衡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三、日常生活方面
自理能力下降
肌张力异常会使患者在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中遇到困难。例如,手部肌张力过高会导致手指难以屈伸,无法正常抓握筷子、牙刷等物品;而肌张力过低则可能使患者难以抬起手臂完成穿衣等动作。
这些困难会使患者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社交和心理影响
由于肌张力异常导致的运动障碍和身体外观改变,患者在社交场合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例如,一些患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异常步态或姿势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逐渐变得孤僻。
肌张力的异常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深远,从运动系统到骨骼关节,再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肌张力异常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