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躯体化障碍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它表现为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如心悸、胸闷、四肢麻木等,实则源于深层的心理困扰,尤其是焦虑情绪。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的任忠文主任,作为一位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的资深专家,对躯体化障碍的预防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将结合任主任的专业建议,通过一个真实的就诊案例,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躯体化障碍。
焦虑为何引发躯体不适?
任忠文主任指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睡眠不足、慢性压力等因素不断降低人体的应激阈值,使人们对身体的感觉变得更加敏感。当焦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心悸、胸闷、手抖、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甚至伴有强烈的恐惧感和濒死体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案例分享:张女士的“超强自救”与康复之路
张女士,一位35岁的职场女性,近期频繁感到胸闷、四肢麻木,起初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未予重视。然而,随着症状的加重,她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次加班后,张女士突然感到极度不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仿佛要窒息一般。她迅速联系了家人,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昆明康瑞医院就诊。
在任忠文主任的诊室里,张女士详细描述了她的症状和近期的心理压力。任主任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确诊张女士为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他耐心地向张女士解释了焦虑与躯体症状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治疗过程要点:
1.立即行动:在感到严重不适时,张女士立即停止了手头的工作,并寻求了家人的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2.专业治疗:任主任根据张女士的具体情况,开具了抗焦虑药物,并安排了定期的心理咨询,帮助她认识和应对焦虑情绪。
3.生活方式调整:任主任建议张女士减少咖啡因的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至8小时的优质睡眠。同时,鼓励她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等,以增强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调控功能,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4.放松技巧:任主任还教给张女士一些放松技巧,如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每天练习15分钟,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躯体症状的发生。
预防策略:从日常做起,守护身心健康
1.减少咖啡因摄入:咖啡因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焦虑阈值,使人更容易进入焦虑状态。因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咖啡、茶、可乐等含咖啡因饮品的摄入。
2.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至8小时的优质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3.规律运动: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有效增强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调控功能,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4.学习放松技巧: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躯体症状的发生。每天抽出15分钟进行练习,效果显著。
5.保持良好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适当表达情绪与压力,有助于预防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
任忠文主任强调,预防躯体化障碍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和谐,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