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的隐形杀手

济南神安医院

孩子总说“活着没意思”?情绪障碍的隐形杀手

“妈妈,我觉得活着没意思。”当12岁的小雨说出这句话时,她的母亲当场崩溃。作为心理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情绪障碍正悄悄吞噬孩子的生命力。

自杀风险:从“想不开”到“做傻事”抑郁情绪是儿童自杀的头号元凶。研究显示,约30%的抑郁儿童曾出现自杀念头,15%有过自残行为。他们可能用割手腕、撞头等方式表达“我真的很痛苦”,而家长常误以为是“叛逆”或“求关注”。

身体报警:情绪的“躯体化”情绪障碍会让孩子“身体生病”。比如,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到上学就肚子疼、呕吐;考试焦虑的孩子会频繁上厕所、手心出汗。这些症状不是“装病”,而是大脑通过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认知损害:大脑“短路”了长期情绪障碍会损伤孩子的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注意力)。我曾用脑电波检测仪发现,一个焦虑症孩子的脑电波杂乱无章,就像“电路短路”。这解释了他们为何总丢三落四、学不进去。

社会功能瘫痪:从“不会玩”到“不能活”情绪障碍会让孩子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适应障碍的孩子可能因转学拒绝吃饭、洗澡;强迫症孩子会因反复检查门窗迟到旷课。这些行为不是“懒”,而是他们被情绪“绑架”了。

家长能做什么?

倾听不评判:当孩子说“我讨厌自己”时,别急着说“你很好”,而是问:“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创造安全环境:减少家庭争吵,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负面事件(如失业、疾病)。

寻求专业帮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孩子重建思维模式,药物治疗(如舍曲林)需严格遵医嘱。

孩子的情绪不是“小事”,它关乎生命的质量。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小情绪”变成“大悲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精神障碍、癔症、精神分裂、焦虑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心理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学习障碍、厌学、休学、戒瘾(酒瘾、网瘾、赌瘾)、早恋网恋、感恩缺失、脑瘫、癫痫、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脑病、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心理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厌学、逃学、休学,目标丧失,感恩缺失,自制力差,戒瘾(网瘾、酒瘾、赌瘾),强迫症,恐惧症,癫痫,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各种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化障碍、应急障碍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