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国医堂医院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不少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前,普遍存在长期高强度工作、家庭矛盾等明显压力事件。心理压力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潜伏在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易被激活,进而引发带状疱疹。若患者患病后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带状疱疹痊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从生理机制看,济南国医堂医院医生指出,当人处于心理压力状态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作用于神经系统,提升神经纤维的敏感性,使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放大,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锐。同时,皮质醇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修复进程,阻碍受损神经组织的再生,从而延长疼痛持续的时间。不仅如此,压力还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加剧神经炎症反应,使得疼痛症状愈发顽固。
心理压力还会打乱患者的生活节奏。济南国医堂医院医生观察到,处于压力下的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而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导致疼痛症状难以缓解。并且,负面心理状态会让患者过度关注疼痛,产生恐惧情绪,形成“心理压力-疼痛加剧-心理压力增大”的恶性循环,使疼痛阈值不断降低,轻微刺激也可能引发强烈疼痛反应。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济南国医堂医院医生表示,药物治疗方面,阿片类镇痛药物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性,长期使用还会出现便秘、嗜睡等副作用;抗抑郁和抗惊厥药物则可能引发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情绪恶化的情况。神经阻滞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存在感染、出血风险,且部分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无法持久,疼痛容易反复。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耗时长、见效慢,患者需长期坚持,且对重度疼痛的缓解效果欠佳,如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对剧烈疼痛的改善作用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