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门诊中常见的症候群,其特征是患者主观感觉咽喉部有异常感觉,如异物阻塞感、压迫感、黏着感或灼热感等,但临床检查往往难以发现与之对应的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在医学上也被称为"globussensation"。
患者描述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感觉咽喉部有"梅核"样物体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进食饮水时症状反而减轻或消失。症状的强度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在注意力集中时感觉更加明显,而在专心从事某项工作时可能暂时忘却。除了咽喉部的异常感觉外,患者还可能伴有频繁的清嗓动作、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咽异感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精神心理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因,特别是焦虑状态、抑郁情绪和应激反应都可能通过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导致咽喉部感觉异常。另一方面,器质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包括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反流、慢性鼻窦炎导致的鼻后滴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诊断咽异感症需要采取排除法,首先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电子喉镜、食管造影、24小时pH监测等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器质性疾病。在确诊后,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方案。对于存在明确诱因的患者,如胃食管反流或慢性鼻窦炎,应首先针对这些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对缓解症状有显著帮助。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调理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