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主要包括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皮下真菌感染三大类,其中常见的为浅部真菌感染,如手足癣、股癣、头癣等。不同类型真菌皮肤病的表现和治疗方式各有差异,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浅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常见,包括手足癣、股癣、花斑癣和头癣。
手足癣:通常表现为手掌或脚底的鳞屑、瘙痒或水疱,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皲裂。治疗上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乳膏或酮康唑软膏。
股癣:常见于腹股沟部位,皮损呈红色且边界清晰,并伴随明显瘙痒。抗真菌药物如益康唑霜或特比萘芬霜通常效果良好。
头癣:主要发生在头皮,表现为头发脱落或局部红斑。治疗时可结合外用抗真菌洗剂如硫化硒洗剂与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灰黄霉素。
2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较少见,但危害性较大,常见的包括皮肤孢子丝菌病和黑色真菌病等。这类感染通常需要口服或注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同时,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组织清创或其他手术处理。
3皮下真菌感染
皮下真菌感染如着色念珠菌病和真菌性肉芽肿,常表现为皮肤的硬结或溃疡,且治疗较为顽固。这类感染可能需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同时针对病变进行手术切除以清理感染。
处理真菌性皮肤病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真菌在潮湿环境中更易繁殖,故尤其是手足部位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共用生活物品:如共用毛巾、拖鞋可能会加速感染传播。
饮食调节:适量补充维生素C提升皮肤免疫力,可适当摄入抗菌类食物,如大蒜和洋葱。
出现长期不愈的皮损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发展或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真菌性皮肤病若能在早期规范治疗,大部分可取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