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通常可以分为四期,即红斑期、水泡期、蜕皮期和恢复期。
急性放射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接受超过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炎症反应。主要是因为电离辐射导致细胞DNA受损或断裂,引起细胞死亡和炎症因子释放。典型表现为受照射区域出现红斑、水肿、水疱等,伴有瘙痒或疼痛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糜烂、溃疡等症状。
诊断急性放射性皮肤病通常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组织活检以及使用生物标记物检测。必要时可借助紫外线成像技术评估皮肤受损程度。治疗措施包括皮肤保护、抗炎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膏外敷,重症患者可能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头孢拉定胶囊预防感染。
患者应避免进一步日晒,以减少对受损皮肤的刺激。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更换衣物并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裤。
TAG: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