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治疗半年后红细胞仍然偏高,可能与肾脏组织的持续炎症和损伤有关,也可能是病情控制未达到理想状态的信号。建议进一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引发的肾脏疾病,本质是一种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症、出血和肾脏损伤。患者常表现为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即血尿),同时伴有蛋白尿、甚至水肿或高血压。治疗目标通常是控制炎症反应,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但部分患者的恢复可能较缓慢,或者残留某些炎症痕迹。
治疗后红细胞仍然偏高可能有多个原因:,肾脏的炎症尚未完全消退,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红细胞持续漏入尿液。第二,可能存在轻度肾小球的慢性损伤,恢复过程中可能伴随长期低水平血尿。第三,如果药物剂量或方案未充分控制病情,也可能造成病情残留。一些外部因素如感染、运动过量或药物亦可能诱发或加重血尿。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几个方面。一定要定期随访,根据尿常规和其他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或肾功能指标)了解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平时需注意减少肾脏负担,避免摄入过多高盐、高蛋白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剧烈运动。如果血尿持续不消退或出现其他症状如水肿、高血压,应尽早向专科医生反馈,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疾病进展,甚至调整治疗方案。
TAG:
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