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皮炎和过敏性紫癜均属于涉及毛细血管病变的疾病,但过敏性紫癜通常更严重,因为它可能涉及肾脏、胃肠道及其他器官,而紫癜性皮炎主要局限于皮肤症状,系统性危害较小。掌握两者区别对症处理至关重要。
紫癜性皮炎通常是由局部外界刺激或免疫过度反应引起,其表现以皮肤的瘙痒、充血和点状出血为主,通常不伴随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过敏性紫癜则是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药物过敏和其他免疫相关机制。除了皮肤紫癜外,过敏性紫癜会涉及消化道(如腹痛、便血)、关节(如关节痛或肿胀)及肾脏(如尿蛋白或血尿)等器官损伤,病情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
对于紫癜性皮炎,关键在于避免刺激物,并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减轻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和镇静止痒药膏(如炉甘石洗剂),可以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感。对于过敏性紫癜,治疗集中在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首先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严重炎症;如果涉及肾脏损害,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则用于抑制链球菌感染。对于以消化道出血为主的患者,建议住院观察,并必要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任何怀疑肾功能受损的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以避免严重后果。
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发现皮肤紫癜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如果仅限皮肤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护理;但伴随全身症状如腹痛、关节肿痛或尿液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避免疾病恶化的关键,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