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青春期阶段对同性、异性或双性产生的情感吸引和性取向探索,其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世卫组织和主要国家的心理学、精神医学机构均已明确,同性恋和双性恋是人类性取向的正常且健康的组成部分,并非疾病。因此,所谓“有问题”的表述,更多是源于社会传统观念带来的误解和担忧。
如果一位青春期男孩正在经历性取向或性别认同方面的困惑,并因此感到痛苦、焦虑或自我怀疑,那么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他因此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而非其性取向本身。
青春期是性意识和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许多年轻人会经历复杂的情感波动和身份探索,其中就包括性取向。将这一正常的探索过程定义为“问题”,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一、理解与接纳:替代焦虑与恐慌
当家长或孩子本人对此感到担忧时,首要任务是将关注点从“纠正”转向“理解与支持”。
性取向的多样性是正常的:科学共识指出,性取向是一个自然的、多数情况下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谱系。它并非一种选择,也无需被“治疗”或“纠正”。任何试图改变性取向的尝试都被证明是无效的,且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如抑郁、焦虑、低自尊甚至自杀风险增高。
困惑是过程的一部分:青春期男孩可能会对自己产生的情感感到困惑、害怕或羞耻,尤其是在一个对非异性恋群体不够友好的社会环境中。他需要的不是被贴上“有问题”的标签,而是获得一个安全、不带评判的空间,去梳理自己的感受。
二、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对于青少年自己:
自我教育:了解性取向的多样性,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这能有效减轻内心的恐惧和负罪感。
寻求信任: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值得信赖的成年人,这可能是开明的家人、老师、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支持性的社区组织。
接纳自我:给自己时间,不必急于给自己下定义。自我接纳是一个过程,允许自己按照真实的感受去探索和成长。
对于家长和监护人:
无条件的爱:这是重要的基石。向孩子明确传递一个信息:无论他的性取向如何,你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这能为他提供对抗外界压力的底气。
积极倾听,避免评判:创造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当孩子尝试谈论时,请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否定他的感受。避免使用“这只是阶段”、“你搞错了”等dismissive的言语。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孩子因性取向困惑而持续感到痛苦,或家庭内部因此产生严重冲突,寻求肯定性咨询非常重要。这里的专业支持目标并非改变性取向,而是帮助个体提升自我接纳、应对压力以及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