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才会得多动症,女孩安静就没事”——这是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误解。事实上,多动症并非男孩专属,女孩也可能患病,只是因症状表现、诊断偏差等原因,容易被忽视,这三个关键认知需要澄清。
首先,临床数据打破“性别专属”偏见。根据儿童精神医学研究,多动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约为6%-9%,女孩约为2%-4%,男孩发病率确实更高,但“更高”不代表“女孩不会得”。现实中,每5个多动症儿童里就可能有1-2个是女孩,只是很多家长因固有认知,从未将女孩的注意力问题与多动症联系起来,导致女孩的病情被长期掩盖。
其次,女孩多动症症状更隐蔽,易被误判。男孩多动症多表现为“多动冲动型”,比如上课跑跳、大声喧哗,行为外向易被老师、家长察觉;而女孩更常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型”,比如上课默默发呆、作业拖延、容易丢三落四,性格安静的特点会让这些症状被误认为“内向”“不认真”,而非疾病表现。这种症状差异,让女孩的多动症更难进入家长的关注视野。
诊断中的性别偏差加剧误区。传统多动症诊断标准多基于男孩的症状表现制定,医生在评估时,也容易对女孩的“安静型”症状放松警惕。比如同样是注意力不集中,男孩因伴随多动行为易被转诊就医,女孩则可能被贴上“粗心”“懒散”的标签,直到出现学习成绩大幅下滑、社交困难等严重问题,才被发现可能患有多动症。
家长若发现女孩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注意力问题——比如经常忘记带作业、做事总是有始无终、难以专注完成简单任务,即使孩子性格安静,也应警惕多动症可能,及时带孩子咨询儿童心理医生,通过专业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避免因性别误区延误孩子的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