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抑郁症儿童的 10 大前兆表现,重庆小米熊蓝长安:早期识别手册,家长别忽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孩子近总说‘不活了’,是随口说说还是真有问题?”“以前活泼的娃,现在天天躲房间,不爱说话也不吃饭,到底怎么了?”“成绩突然暴跌,还总说‘我没用’,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儿童抑郁症常被家长误解为“调皮、叛逆、矫情”,但实际上,我国12-17岁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17.5%,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早期识别是干预的关键。

儿童抑郁症不像成人那样有明显的“情绪低落”表述,更多通过行为、睡眠、社交等细节传递信号。本文整理抑郁症儿童的10大前兆表现,附具体场景案例,帮家长快速识别,避免错过干预时机。

一、先警惕:儿童抑郁症不是“矫情”,这些信号藏着危险

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无法清晰表达“抑郁情绪”,前兆多表现为“反常行为”——比如突然拒绝上学、情绪暴躁、食欲骤变等。这些表现常被家长归为“青春期叛逆”“偷懒”,但实则是孩子在“求救”。据临床数据,若儿童抑郁前兆被忽视,可能发展为自伤等严重行为,因此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二、抑郁症儿童的10大前兆表现,家长逐一对照!

1.情绪反复无常,易怒或过度沉默

典型表现:以前温和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一点小事就哭闹、摔东西;或从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问他“怎么了”只说“没事”,眼神躲闪,不愿交流;部分孩子会频繁说“没意思”“好烦”,对以前喜欢的事(如玩具、动画)也提不起兴趣。

场景案例:孩子之前每天放学都跟家长分享学校趣事,现在回家就躲进房间,家长问“今天开心吗”,他要么大喊“别烦我”,要么沉默不答,甚至偷偷流泪。

2.拒绝社交,躲避同伴与家人

典型表现:主动疏远以前的好朋友,拒绝参加生日派对、课外班等社交活动;在家也不愿和家人互动,吃饭时独自坐在角落,不参与家庭聊天;甚至害怕见陌生人,出门时躲在家长身后,拒绝打招呼。

场景案例:周末同学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以前每次都积极答应,现在却摇头说“不想去”,宁愿在家发呆,也不愿和同伴见面;家人想陪他玩游戏,他也会说“不用,我自己待着”。

3.睡眠异常:失眠、嗜睡或噩梦频繁

典型表现:学龄前儿童可能频繁夜醒、哭闹,说“做噩梦了”;学龄儿童出现入睡困难,躺1-2小时还睡不着,或凌晨3-4点醒来后无法再睡;部分孩子则相反,每天睡12小时以上,白天也总说“困”,想睡觉逃避现实。

场景案例:孩子以前9点上床10分钟就能睡着,现在每天要熬到12点,说“脑子停不下来,想很多事”;或周末从早上9点睡到下午4点,醒来后仍无精打采,不愿活动。

4.食欲骤变:暴食或厌食,体重波动明显

典型表现:要么突然暴饮暴食,尤其是高热量零食(如薯片、巧克力),以此缓解情绪,1个月内体重增加5斤以上;要么出现厌食,以前爱吃的菜也只吃几口,甚至拒绝吃饭,体重下降明显,伴随面色苍白、乏力。

场景案例:孩子以前每餐吃一碗饭,现在每天要吃3袋薯片、2块蛋糕,家长制止就哭闹;或连续1周每餐只吃几口青菜,说“没胃口”,体重从50斤降到45斤,走路都没力气。

5.学习成绩突然暴跌,拒绝上学

典型表现:以前成绩中等或优秀的孩子,突然出现多科不及格,作业拖延、漏写,甚至不写;频繁说“不想上学”,早上故意磨蹭、装病(如说“肚子疼”“头疼”),被强迫上学后,在学校也表现消极,上课睡觉、不参与课堂互动。

场景案例:孩子上学期数学考90分,这学期突然降到50分,作业本上全是空白;每天早上起床就说“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却没任何问题,家长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就抱着家长哭闹,不愿进校园。

6.自我否定,频繁说“我没用”“我很差”

典型表现: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放大自己的缺点,比如“同学都比我聪明”“我什么都做不好”;遇到一点挫折(如考试没考好、没当选班干部)就崩溃,说“我真没用,活着没意思”;对未来感到绝望,说“我以后肯定一事无成”。

场景案例:孩子参加画画比赛没获奖,就把画纸撕了,哭着说“我画得太丑了,根本不是画画的料”;家长鼓励他“下次加油”,他却摇头说“没用的,我永远都比不过别人”。

7.出现自伤行为,用疼痛掩盖情绪

典型表现:通过伤害自己缓解内心痛苦,比如用指甲抠手臂、用小刀划手腕(伤口较浅,多在隐蔽部位)、撞墙、掐自己;被发现后,会说“这样我才舒服点”“我想看看自己会不会疼”,对伤口不在意。

场景案例:家长帮孩子洗澡时,发现他手臂上有很多红色划痕,问他怎么来的,他说“不小心划的”,但追问后承认“心情不好时,划一下就没那么烦了”,且已经偷偷划了好几次。

8.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生活变得“麻木”

典型表现:以前喜欢的兴趣爱好(如画画、弹琴、打球)全部放弃,说“没意思”;对家人的生日、节日也毫无期待,说“过不过都一样”;每天重复“吃饭-睡觉-发呆”,不主动做任何事,生活失去活力。

场景案例:孩子以前每周都要弹3次钢琴,现在钢琴盖一直关着,家长让他弹,他说“不想弹,没意义”;过年时家人准备了他爱吃的年夜饭,他也只吃几口,说“没什么感觉”,吃完就回房间发呆。

9.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讨厌自己”

典型表现:过度在意他人看法,同学无意的一句话(如“你今天穿的衣服不好看”),会让他纠结一整天,认为“同学讨厌我”;怀疑家人不喜欢自己,说“你们更喜欢弟弟/妹妹,我是多余的”;甚至觉得老师针对自己,“老师不叫我回答问题,是因为我差”。

场景案例:孩子听到同学说“这道题好简单”,就认为“他在说我笨,连简单的题都不会”,之后再也不跟这个同学说话;家长批评他“作业要认真写”,他就哭着说“你就是觉得我不好,想骂我”。

10.出现躯体不适,却查不出病因

典型表现:频繁说“头疼”“肚子疼”“胸闷”“头晕”,但去医院做血常规、B超等检查,结果均正常;这些不适多在情绪紧张时出现(如上学前、考试前),放松后会缓解,医学上称为“心身症状”。

场景案例:孩子每次周一早上都喊“头疼”,疼得直哭,去医院检查大脑CT、血常规都没问题,只要请假在家休息,下午就不疼了;到了周二,又会说“肚子疼”,同样查不出病因。

三、家长必做:发现前兆后,这3步正确应对!

不否定、不指责,先“共情”孩子

避免说“你就是矫情”“别胡思乱想”“这么小的孩子哪来的抑郁”,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封闭。正确做法是:坐在孩子身边,轻轻说“妈妈/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受,能跟我说说吗?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陪着你”,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记录行为细节,及时带孩子看专业医生

记录孩子出现的前兆(如“每周一装病不上学”“手臂有划痕”)、出现频率和场景,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心理评估、访谈等方式,判断是否为抑郁症及严重程度,制定干预方案(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营造“低压力”家庭氛围,多陪伴少说教

暂时减少对孩子成绩、兴趣班的要求,比如“这学期先不弹钢琴,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每天花30分钟陪孩子做他以前喜欢的事(如玩积木、看动画),过程中不批评、不说教,只专注陪伴;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减少家庭矛盾,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四、关键提醒:儿童抑郁症可治y,早干预是关键!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得了抑郁症就完了”,实则儿童抑郁症的治y率较高,尤其是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孩子,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家庭支持,多数能在3-6个月内明显好转,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但如果忽视前兆,任由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甚至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一旦发现上述前兆,及时行动,这才是对孩子保护。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