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困惑,孩子明明刚入学时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可没过多久就变得抵触学习,甚至一提写作业就拖延、哭闹。很多人将这归咎于“孩子天性不爱学”,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信号:注意力不集中或许正悄悄埋下学习困难的种子,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可能就是它发出的“前奏”。
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源于“能学会、有成就感”的正向反馈。可当注意力不集中时,这种反馈会被彻·底打破:上课听课时,思绪总飘到窗外,老师讲的知识点根本没听进去,课后面对作业自然无从下手;好不容易开始写作业,又总被铅笔、橡皮吸引,半小时能完成的任务拖到深夜,还错漏百出。一次次的挫败感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太难了”,原本的好奇心逐渐被抵触取代,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更需警惕的是,若注意力问题未及时干预,“没兴趣”会逐渐升级为学习困难。孩子会因为无法专注理解知识,导致成绩下滑;为了逃避学习中的挫败,可能会用“走神”“发呆”等方式消极应对,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学不会→没兴趣→成绩差”的恶性循环。此时再想激发学习兴趣,难度会大大增加。
当发现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时,家长别急于批评“懒惰”“贪玩”,不妨先观察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可以从打造无干扰的学习环境、用趣味任务缩短初始专注时间、及时肯定孩子的微小进步等方面入手,帮孩子逐步提升注意力。当孩子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我能行”的成就感,对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慢慢回归,也能有效避免学习困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