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刘娅:​打生长激素有副zuo用吗?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听说打生长激素会让孩子性早熟?”“我邻居家孩子打了后总喊腿疼,是不是副zuo用?”不少家长在考虑给身高不理想的孩子用生长激素时,担心的就是“副zuo用”。到底生长激素的副zuo用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整理了3位用药孩子家长的真实经验,结合医生解读,帮你客观了解。

一、过来人经验:这些“副zuo用”常见,多数能缓解

1.“孩子刚开始打,总说膝盖疼,后来自己好了”——生长痛

北京的张女士(孩子8岁,因生长激素缺乏用药6个月):

“刚开始用药第2周,孩子说‘膝盖酸,走路没劲’,我吓得赶紧带他去医院。医生说这是‘生长痛’,是骨骼在快速生长时,肌肉和韧带跟不上节奏导致的,不算严重副zuo用。让我们每天给孩子热敷10分钟,减少剧烈运动,大概1个月后孩子就不喊疼了。现在用药半年,身高长了4厘米,没再出现过腿疼。”

医生解读:生长痛是生长激素用药初期常见的反应,发生率约10%-15%,多在用药1-3个月内出现,常见于膝盖、小腿、脚踝部位,休息后可缓解,无需停药,随身体适应会逐渐消失。

2.“注射部位有点红,换了针头就好了”——局部皮肤反应

上海的李先生(孩子10岁,因小于胎龄儿用药3个月):

“我们用的是皮下注射笔,刚开始每次打完,孩子胳膊上会起个小红点,偶尔有点痒。我以为是药物过敏,去问医生,才知道是针头反复使用或注射手法不对导致的。后来按医生说的‘每次用新针头,注射后按压30秒’,再没出现过红点。”

医生解读: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硬结的发生率约5%-8%,多与针头重复使用、注射部位不轮换(长期打同一处)有关,并非药物过敏。只要做到“一针一换、每次换注射部位(如胳膊、大腿、腹部轮换)”,就能有效避免。

3.“复查时发现血糖有点高,调整饮食后正常了”——短暂血糖波动

广州的陈女士(孩子9岁,因特纳综合征用药1年):

“用药3个月复查时,医生说孩子空腹血糖比正常范围高一点(5.8mmol/L,正常<5.6mmol/L),让我们控制孩子的甜食和饮料,多吃蔬菜和杂粮。调整饮食1个月后再查,血糖就降到5.3mmol/L了。现在用药1年,每次复查血糖都正常,没影响健康。”

医生解读:生长激素可能暂时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轻度升高,发生率约3%-5%,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较高时,且多为“一过性”。只要及时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无需停药,多数孩子血糖能恢复正常;仅极少数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二、这些“副zuo用传言”是误区,别被误导

1.“打生长激素会导致性早熟”——错,与性激素无关

成都的王女士曾因“怕性早熟”犹豫了半年,直到孩子骨龄落后2岁才决定用药:

“我之前听人说‘激素都会催熟’,怕孩子提前发育反而长不高。后来医生告诉我,生长激素是‘肽类激素’,和导致性早熟的‘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完全不是一回事,规范使用不会让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我们用药1年,孩子身高长了5厘米,性发育也和同龄孩子一样,没出现早熟迹象。”

医生解读:临床数据显示,生长激素用药儿童的性发育时间(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变声)与正常儿童无差异,不会导致性早熟。反而部分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因生长迟缓伴随性发育延迟,用药后性发育会逐渐追上正常节奏。

2.“长期打会影响肝肾功能”——定期监测即可,无需过度担心

杭州的赵先生(孩子11岁,用药2年):

“我担心‘伤肝肾’,所以每次复查都主动要求查肝肾功能。用药2年,孩子的转氨酶、肌酐等指标一直正常,医生说只要按剂量用药、定期监测,不会对肝肾造成损伤。”

医生解读:生长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正常剂量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极小,临床中因用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的案例不足0.5%。只要遵医嘱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方案,就能确保安全。

三、减少副zuo用风险,关键做好3件事

选正规医院,拒绝“非处方渠道”:生长激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儿童内分泌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切勿轻信“增高机构”“网上代购”的药物——非正规药物可能剂量不准或含有杂质,反而增加副zuo用风险。

严格遵医嘱,不擅自加量/停药:部分家长为让孩子“长得更快”,私下给孩子加剂量,反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生长痛加重;也别因“担心副zuo用”擅自停药,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坚持定期复查:用药期间每3个月查身高、体重、骨龄,每6个月查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医生会根据结果调整剂量,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结语

从过来人的经验和医生解读来看,生长激素的常见副zuo用多为轻度、一过性,只要规范使用、定期监测,风险可控。家长无需因“担心副zuo用”而放弃干预时机,也别盲目忽视风险。关键是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做专业评估,明确是否需要用药,再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毕竟,让孩子在骨骺线闭合前达到理想身高,才是终目的。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