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一招鉴别: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是习惯还是多动症?重庆小米熊郭志超:家长必看!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课走神、写作业磨蹭,就焦虑“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其实不用急着下结论,用“兴趣场景测试法”这一招,就能快速区分是“单纯习惯问题”还是“多动症倾向”,帮家长避免误判或忽视。

这一招怎么用?核心看“孩子对爱事物的专注度”

找孩子平时感兴趣的事——比如看动画、玩积木、拼乐高、读绘本(选孩子主动要求做的事),观察两个关键:专注时长和是否受自身控制。

1.若孩子是“习惯型注意力不集中”:对爱事物能专注,学习时“不想专注”

习惯问题的孩子,具备专注能力,只是没把专注用在学习上:

比如看喜欢的动画时,能坐20-30分钟不挪窝,家人说话、轻微声响都不会打断他;玩积木时能专注搭完一个造型,中途不会频繁换玩具。

但一到写作业、上课,就容易分心玩橡皮、发呆——本质是“学习场景吸引力低”“没养成专注习惯”,比如书桌堆满玩具、作业任务拆分不合理,导致孩子主动“逃避专注”。

关键特点:能专注,只是“选择性专注”,提醒后能调整状态(比如说“先写完作业再看动画”,孩子能放下平板去写)。

2.若孩子是“多动症倾向”:对爱事物也难专注,“想专注却控制不住”

多动症(ADHD)的核心是“神经发育层面的控制缺陷”,孩子主观想专注,却无法自主控制注意力:

哪怕看爱的动画,也坐不住5-10分钟,会频繁起身、摸周围东西,甚至突然关掉电视去玩别的;玩乐高时拼2块就换零件,始终无法完成一个完整造型。

同时可能伴随冲动行为:比如打断别人说话、抢玩具、做危险动作(如突然跑向马路),且这些表现不局限于学习场景,在生活、社交中也频繁出现。

关键特点:不是“不想专注”,而是“不能专注”,哪怕家长反复提醒、用奖励激励,也只能短暂集中,很快又被外界或内心想法带偏。

家长常见疑问:这招判断后,下一步该做什么?

若判断是“习惯问题”:先调整环境(书桌清空玩具、固定学习时间),把作业拆成“10分钟小任务”,完成后给正向反馈(如夸“你刚才专注写了10分钟,很棒”),逐步培养专注习惯。

若判断有“多动症倾向”:别贴“调皮”标签,尽早带孩子去儿科、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专科做专业评估(包括行为问卷、注意力测试等),早期干预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总结:记住这一点,不踩坑

习惯型注意力问题:“能专注,选场景”;

多动症倾向:“想专注,控不住”。

用“兴趣场景测试法”初步判断后,再针对性调整或就医,才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