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郭志超:如何科学评估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判断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需要干预的“多动”(ADHD核心表现之一),不能仅凭“爱动”这一行为下结论,需结合年龄特点、场景适应性、功能影响等多维度科学评估,避免误判或漏判。以下是具体评估框架和实操方法:

一、先明确核心区别:好动是“可控的活力”,多动是“失控的干扰”

正常好动的孩子,其“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场景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而多动的孩子,“动”往往是无目的、跨场景失控的,且会影响学习、社交等核心功能。两者的关键差异可通过下表快速区分:

评估维度正常“好动”儿童疑似“多动”儿童场景适应性能根据场景调整行为:如课堂上能坐住(偶尔分心但能快速拉回),课间/户外才尽情跑跳跨场景“停不下来”:课堂上频繁离座、玩文具,图书馆/餐厅等安静场合也忍不住打闹、喧哗行为目的性“动”有明确原因:如跑跳是为了玩游戏、搭积木是为了完成作品,能专注于感兴趣的事(如看动画、拼乐高30分钟以上)“动”无目的、无意义:如反复扭身体、转笔、撕纸,即使是感兴趣的事也难以专注5-10分钟,频繁切换活动自我控制能力能听从指令停止行为:如家长/老师说“现在安静坐好”,能配合(偶尔反抗但可沟通)难以服从指令:即使被提醒,仍频繁打断别人、抢东西、擅自离开,情绪易冲动(如一点小事就哭闹、打人)功能影响不影响学习、社交:能按时完成作业(偶尔拖延但能完成),与同伴玩时能遵守规则,很少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功能:作业拖延到深夜、频繁漏题(因分心),与同伴玩时总因“抢玩具、不遵守规则”引发矛盾,甚至被孤立年龄匹配度符合年龄段特点:如3-6岁幼儿本就以“动”为主要探索方式,小学低年级孩子坐15-20分钟后偶尔动是正常的远超年龄的“多动”:如小学中高年级仍无法坐满20分钟,初中生还频繁在课堂上离座、打断老师讲课

二、科学评估的3个核心步骤(家长可先自查,再寻求专业帮助)

步骤1:观察“行为的持续性与跨场景性”(排除“单一场景的兴奋/不适”)

孩子的“动”是否只在特定场景出现?还是所有场景都失控?这是重要的初步判断依据:

若仅在“学习时动、玩时不动”:可能是对学习没兴趣、任务太难,或坐姿不舒服(如椅子太高),而非多动;

若“玩时也动、安静场合更动”:比如拼乐高时5分钟就放弃,转而撕书;在亲戚家做客时不停翻抽屉、跑跳,即使被批评也改不了——这种跨场景的“动”,需警惕多动倾向。

步骤2:结合“年龄标准”判断(避免用成人视角要求孩子)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好动阈值”不同,需对照发育规律评估:

3-5岁(幼儿期):正常表现为“坐不住、爱跑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5-10分钟)”,只要能听从简单指令(如“把玩具收好”)、不频繁打人/抢东西,就是正常活力;若此时已出现“完全不听指令、吃饭/睡觉都停不下来、频繁破坏物品”,需关注。

6-12岁(小学期):正常表现为“课堂上能坐20-30分钟(偶尔分心),课间活跃,能独立完成15-20分钟作业”;若出现“课堂上每10分钟就离座、作业拖2小时还没写1行、每天因抢东西被同学投诉”,需进一步评估。

13-18岁(青春期):正常表现为“能控制行为,即使好动也不会干扰课堂/他人”;若仍频繁“打断老师讲课、坐立不安、无法完成作业”,且伴随情绪冲动(如易和同学吵架),需警惕。

步骤3:评估“对核心功能的影响”(关键:是否造成“实质性困扰”)

判断是否为“多动”,终要看行为是否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生活自理三大核心功能:

学习层面:是否因“动”导致频繁漏题、作业拖延、成绩明显下滑(如从及格变不及格),且排除“学习能力不足”(如识字少、计算差);

社交层面:是否因“动”或冲动(如抢玩具、打断别人)导致同伴不愿意和他玩,甚至被孤立;

生活层面:是否因“动”导致生活混乱(如经常丢东西、无法按时起床上学),且家长反复提醒也无改善。

若以上3个层面均出现明显困扰,且持续超过6个月,需警惕ADHD可能,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三、避免2个常见评估误区

误区1:“男孩爱动就是正常,女孩安静就没问题”男孩确实更易表现出“外显多动”(如跑跳、离座),但女孩可能表现为“内隐多动”(如坐着手脚小动作多、思绪飘走,看似安静实则没听),若忽视女孩的“隐性多动”,可能错过干预时机。

误区2:“孩子能专注玩游戏,就不是多动”部分多动孩子能专注于“高刺激、高兴趣”的活动(如玩手机游戏),但对“低刺激、需刻意专注”的任务(如写作业、听课)完全无法投入——这种“选择性专注”恰恰是ADHD的特点之一,不能作为“排除多动”的依据。

四、何时需要寻求专业评估?

若家长通过上述方法自查后,仍怀疑孩子有“多动”倾向,或孩子已出现“功能受损”(如成绩下滑、被孤立),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儿童保健科)、精神心理科,或专业儿童心理机构进行评估。专业评估会结合:①家长/老师填写的《ADHD评估量表》(如Conners量表);②医生对孩子的现场观察(如让孩子完成简单任务,看其专注度和行为控制);③排除其他问题(如焦虑、睡眠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导致的“类似多动”表现),终给出科学诊断。

总之,科学评估的核心是“不贴标签、不忽视”——既不把正常的“活力”误判为“多动”,也不把需要干预的“多动”当成“调皮”,才能真正帮孩子健康成长。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