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别把抑郁当“叛逆”!儿童早期抑郁信号,90%家长都忽视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的心理咨询室里,时常有家长满脸焦虑,带着孩子前来求助。“医生,我家孩子近特别奇怪,以前挺开朗的,现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说什么都不听,问他怎么了,就说‘别管我’,这是不是青春期叛逆啊?”类似的困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些看似“叛逆”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儿童抑郁。

据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17.5%,且呈低龄化趋势。也就是说,每6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正在遭受抑郁情绪的困扰。而在这些孩子中,超过90%的早期抑郁信号,都被家长误以为是“叛逆”,从而错过了干预时机。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的蓝长安医生指出,儿童抑郁并非简单的“闹情绪”,而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心理疾病。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表达情绪的方式更为隐晦,往往不会直接说“我抑郁了”,而是通过一些行为和情绪变化来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家长不能及时识别,很可能让孩子在黑暗中越陷越深。以下这些早期信号,家长务必警惕:

情绪持续低落,笑容消失:以前总是笑嘻嘻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愁眉苦脸,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哪怕是曾经喜欢的玩具、游戏、动画片,现在也变得“不香了”。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很难露出笑容,或者只是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这种情绪低落的状态,往往会持续2周以上,且不会因为表扬、奖励等积极事件而明显改善。

睡眠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都难以入睡;要么频繁夜醒,半夜突然惊醒,然后再也睡不着;还有的孩子会做噩梦,被梦境吓得大哭。与之相反,部分孩子则会变得嗜睡,白天也总是昏昏沉沉,怎么睡都睡不够,甚至上课的时候都会趴在桌子上睡着。睡眠是孩子身体和大脑恢复的重要时段,一旦出现异常,很可能是情绪问题的“预警”。

食欲骤变,体重异常波动:原本不挑食的孩子,突然对吃饭失去了兴趣,每餐只吃几口就放下碗筷,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或者,孩子开始疯狂地吃零食、甜食,一顿饭能吃下平时两三倍的量,体重迅速增加。无论是食欲减退还是暴饮暴食,都可能是抑郁情绪影响了孩子的饮食习惯。

躯体不适频繁,查不出病因:孩子经常说“头痛”“肚子痛”“身体没力气”,但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腹部B超等,结果都显示正常。这是因为儿童在面对抑郁情绪时,往往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痛苦,只能通过身体症状来传达。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心身症状”,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脾气暴躁,一点就着:以前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易怒、烦躁,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甚至会摔东西、打人。和家长顶嘴、对着干的次数明显增多,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这种脾气的突然转变,并非单纯的“叛逆”,而是抑郁情绪在体内积压,导致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社交退缩,拒绝与人接触:孩子不再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拒绝参加班级活动、生日聚会等社交场合。放学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对家人的关心也表现得很不耐烦。即使有人主动找他聊天,也总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躲开。长期的社交退缩,会让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

自我评价极低,总说“我不行”: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孩子都会先否定自己,觉得“我肯定做不好”“我太笨了”。即使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表扬,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是运气好。甚至会贬低自己,说“没人喜欢我”“我活着一点用都没有”。这种过度的自我否定,是抑郁的典型表现之一。

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滑:上课的时候,孩子总是走神,眼神游离,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做作业时,拖拖拉拉,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发呆,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可能要花两三个小时。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从班级的中上游水平,掉到了中下游。排除学习方法、老师教学等因素后,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学习困难,很可能是抑郁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行为变得“幼稚”或“刻板”:已经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的孩子,突然又开始依赖父母,要求喂饭、帮忙穿衣服。或者,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不停地开关门、排列玩具、数数等。这些行为看似“幼稚”或“奇怪”,实际上是孩子在通过重复熟悉的动作,来获得安全感,缓解内心的焦虑。

对“死亡”话题异常关注:孩子突然开始问一些关于“死亡”的问题,如“人死了会去哪里?”“人为什么要活着?”甚至会说“我不活了”“要是我死了,你们就不用这么操心了”。在画画、写作文时,也经常出现黑暗、悲伤、死亡等主题。任何涉及“死亡”的言论,都需要家长高度警惕,这可能是孩子内心极度痛苦、绝望的表现。

那么,如何区分孩子是“叛逆”还是“抑郁”呢?蓝长安医生解释,“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常表现为对挑战、追求独立和自主,情绪虽然会有波动,但整体是积极向上的,对生活和未来仍有期待。而“抑郁”则是一种心理疾病,孩子的情绪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伴有明显的身体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简单来说,“叛逆”是孩子在探索自我边界,而“抑郁”是孩子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抑郁信号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蓝长安医生给出了以下建议:

停止“否定式回应”: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想太多了”“别矫情,这点小事算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从而更加封闭自己。而是要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说“我看到你近好像很不开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我们很担心你。”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创造“无压力沟通”场景:选择在散步、睡前、一起做家务等轻松的时刻,和孩子聊天。避免在孩子学习、吃饭时询问,也不要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而是从一些轻松的话题入手,如“今天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近有没有发现什么好听的歌?”等,让孩子逐渐放松下来,再慢慢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想法。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者出现自伤念头,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zhi愈率,帮助孩子尽快走出阴霾。

儿童抑郁不是“矫情”,更不是“叛逆”,而是孩子在向世发出的“求救信号”。家长作为孩子亲近的人,要学会读懂这些信号,用爱和耐心为孩子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当孩子说“我不开心”时,请认真倾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请给予支持;当孩子陷入黑暗时,请伸出援手。你的每一个关心的举动,都可能成为孩子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