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打游戏能坐2小时,写作业却坚持不了5分钟!""看动画片特别专心,一上课就走神,这是多动症吗?"
很多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的家长都发现一个"矛盾"现象: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出奇地专注。重庆儿科专家陈婷医生指出:这恰恰是ADHD容易被误解的特征之一!今天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一、ADHD不是"不能专注",而是"不会调控专注力"
陈婷医生解释:ADHD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台"信号接收器",对刺激强度的反应和普通孩子不同:
高刺激活动(游戏、视频等):过度专注,难以抽离
低刺激活动(学习、家务等):难以启动和维持注意力
这种"超专注"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过度专注"(hyperfocus),正是ADHD的典型表现!
二、为什么会出现"选择性专注"?科学解释来了
大脑奖赏系统差异ADHD孩子大脑中多巴胺分泌不足,只有高强度刺激才能激活他们的专注系统。
执行功能缺陷难以自主调控注意力方向,就像"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兴趣驱动明显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动机,但这种专注是被动而非主动控制的。
陈婷医生提醒:不要因为孩子能专注玩游戏就否定ADHD诊断!
三、警惕!"超专注"带来的3大隐患
虽然短暂专注是好事,但ADHD的过度专注可能带来问题:
时间感知失调:玩3小时游戏却感觉只过了10分钟
任务切换困难:从游戏切换到作业时情绪崩溃
日常生活失衡:忘记吃饭、上厕所等基本需求
四、聪明家长这样利用"超专注"特性
陈婷医生分享临床验证的3个技巧:
1.兴趣迁移法
把学习内容改编成游戏形式
用孩子喜欢的动漫角色设计练习题
2.定时器训练法
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开始训练(如:允许玩20分钟游戏)
逐渐将定时器应用到学习场景
3.注意力"热身"技巧
学习前先进行5分钟孩子喜欢的高刺激活动
利用这种"注意力惯性"过渡到学习任务
五、专业干预+家庭训练双管齐下
在陈婷医生的门诊中,成功案例都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评估
通过IVA注意力测试等工具区分是ADHD还是单纯兴趣不足
2.行为训练
执行功能训练:通过专业游戏改善注意力调控能力
3.家庭配合
建立"专注力银行":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专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