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高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理想的身高,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当发现孩子身高不如同龄人时,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甚至考虑是否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但生长激素并非能随意使用,下面这3个硬指标,是决定孩子是否适合打生长激素的关键。
一、身高显著低于同龄人
在判断孩子是否需要生长激素干预时,身高低于同龄人这一指标十分重要。医学上,通常将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标准曲线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两个标准差,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界限。简单来说,假设我们有100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按照身高从低到高排序,排在前面3个孩子的身高,就处于第3百分位以下。以5岁女孩为例,正常身高范围一般在101.6-111.5厘米之间,如果一个5岁女孩身高低于98.7厘米,就属于明显低于同龄人身高范围了。这时候,家长就需要警惕,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影响身高的因素,生长激素缺乏便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
实际生活中,小明今年8岁,在班级里一直是矮的。家长带他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孩子身高标准曲线的第3百分位还低了几厘米。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终确定小明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的问题,医生建议可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二、生长速率异常
除了关注孩子当下的身高,生长速率也是衡量孩子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长速率有所不同。一般在2岁到青春期前,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应保持在5-7厘米左右。若孩子的年生长速率低于4厘米,这就提示孩子生长缓慢,可能存在内分泌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8岁的小红,过去一年身高只增长了3厘米,远低于正常生长速率范围。家长发现后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小红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这很可能是导致她生长速率异常的原因。如果不及时干预,小红未来的身高很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相关疾病
要确定孩子是否需要打生长激素,关键还在于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相关疾病。这需要通过专业的内分泌检查来判断,其中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如果经过检查,确定孩子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症,那么在符合治疗指征的情况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身高。此外,一些特定的疾病,如特纳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些疾病会导致孩子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或作用,从而使孩子身高增长受限。患有特纳综合征的小莉,染色体检查发现存在异常,她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且生长速率缓慢。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建议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以大程度地改善她的身高状况。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生长激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家长切不可因为孩子身高不理想,就自行盲目地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经过全面、细致的评估和检查后,谨慎地决定是否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有效的身高改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