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意识方面
发音错误:在朗读单词或句子时,经常出现发音错误。例如,不能正确区分读音相似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把“cat”(猫)读成“car”(汽车),或者把“ship”(船)读成“sheep”(羊)。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孩子难以准确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别导致的。
音节划分困难:对于多音节单词的音节划分存在问题。比如,在朗读“elephant”(大象)这个单词时,不能正确地按照音节“el-e-phant”来读,而是可能会混乱地读或者随意拆分音节。
押韵词识别障碍:很难识别和区分押韵的单词。像在一组单词“hat、cat、mat、car”中,正常孩子能够很容易地找出押韵的“hat、cat、mat”,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准确找出押韵的单词组合。
字词识别方面
混淆相似字:经常混淆形状相似的字,如“人”和“入”、“日”和“目”。在阅读文本时,这种混淆会导致理解错误。例如,把“目中无人”读成“日中无人”,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完全改变。
认字缓慢:认字的速度明显比同龄人慢。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识别单个的字词,这使得阅读的流畅性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当其他孩子已经能够快速阅读一段短文时,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能还在逐字辨认,并且容易遗忘之前读过的字词。
字词猜测困难:难以根据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字词的意思。正常孩子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词,能够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其大致含义。但是阅读障碍的孩子可能缺乏这种能力,当遇到生字时,就会卡在那里,无法继续理解文本的内容。
阅读流畅性方面
阅读速度慢:整体阅读速度显著低于同龄人。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显得非常缓慢。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字词识别、语音处理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困难,导致信息处理速度慢。例如,在阅读一篇简单的童话故事时,正常孩子可能几分钟就能读完,而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能需要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频繁停顿和重复: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停顿和重复。比如,读完一个句子后,又返回去重新读前面的部分;或者在一个词上停顿很长时间,试图去理解它。这种频繁的停顿和重复使得阅读不连贯,也影响了对文本整体意思的理解。
跳字、漏字或加字:阅读时会不自觉地跳过一些字词、遗漏部分内容或者添加一些不存在的字词。例如,将“小狗在草地上玩耍”读成“狗在草地玩耍”(跳字),或者读成“小狗在绿色的草地上玩耍”(加字)。这些错误会改变文本的原意,使孩子难以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方面
字面理解困难:对文本的字面意思理解存在问题。即使能够正确地读出字词,也很难理解这些字词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简单意思。例如,读完“太阳升起了,照亮了大地”这样的句子后,却不能理解是太阳的光照亮了大地这个基本含义。
推理和概括能力差:很难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推理和概括。比如,读完一个小故事后,不能回答关于故事中人物的动机、事件的因果关系等简单的推理问题,也不能提炼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
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抽象概念,如“友谊”“公平”等,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在阅读包含这些抽象概念的文章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将这些概念与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