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因其发作时的剧痛和反复性,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都带来较大影响。
从症状来看,疼痛多发生在面部一侧,极少双侧同时发病,常见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或下颌支分布区域,如嘴角、鼻翼、脸颊、牙龈、眉弓等部位,眼支分布区域的疼痛相对少见。疼痛发作时极为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这种疼痛强度往往让患者难以忍受,部分患者形容其如同“面部被电击”“被刀瞬间划过”。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间歇期患者面部完全正常,无任何疼痛不适。
疼痛的诱发因素较为明确,说话、咀嚼、吞咽、刷牙、洗脸、剃须,甚至微风拂面等日常动作都可能引发疼痛。部分患者面部存在特定的“扳机点”,这些点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多位于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等,当不小心触碰该点时,会立刻触发疼痛发作,这使得患者常常刻意回避这些动作和部位,久而久之可能出现面部活动减少、不敢洗脸漱口等情况,甚至影响正常进食。
关于病因,目前较为公认的是血管压迫学说。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后,其根部周围有众多血管伴行,当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血管因走行异常、动脉硬化等原因,与三叉神经根部紧密接触并形成压迫时,会使神经纤维的髓鞘受到损伤。髓鞘的主要作用是绝缘和保护神经纤维,髓鞘受损后,神经纤维的绝缘性下降,容易产生异常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神经异常放电,进而引发剧烈疼痛。此外,神经脱髓鞘病变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脱髓鞘后的神经纤维兴奋性增高,更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信号。
重庆黄泥磅医院高新文主任指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虽然疼痛剧烈,但明确疾病特点有助于患者及时察觉异常。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同时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减轻生活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