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有哪些症状
小儿脑瘫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因此发现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后应及时治疗,那么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听力问题
我们知道听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小儿脑瘫症状之一。小儿脑瘫症状表现为听力障碍,脑瘫发生以后,小儿脑瘫患者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为常见。
二、反应迟钝
小儿脑瘫患儿的反应相比较正常的孩子要迟钝一些。有的到了年龄还是无法用手抓拿物品,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很缓慢,主要是孩子的脑部受到损伤,无法处理高级的信息。所以反应迟钝。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四、运动减少
主运运动减少也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之一。新生儿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均较差,喂养困难,有的很少啼哭。脑瘫小儿的踢蹬活动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若仅有一侧下肢踢蹬,另一侧不动,则不动的一侧属异常。脑瘫小儿很少出现爬的动作,即使爬时动作也不协调。
五、肌张力异常
新生儿除个别严重的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与正常小儿由高逐渐降低相反,俯卧时臀部抬得很高,膝很难伸直,直立悬空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屈曲,而脑瘫小儿下肢伸直。6-12个月时肌张力明显增高,扶坐时膝很难伸直,向后倾倒。
六、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脑瘫患者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这是由于原始反射,以及异常的肌张力影响所致。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手足畸形的症状。
如何早期发现脑瘫患儿
不少脑瘫的婴幼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儿童更容易被忽视,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不难被发现。应从以下两方面去观察识别:
1、脑瘫患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时还不会翻身;8个月时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2、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常见的有肌张力亢进,母亲在换尿布时或洗澡时觉得小儿身体发硬,或肌张力低下,身体发软,自发运动减少;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落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动作或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