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训练的方式有哪些? 针刺治疗脑瘫机理的认识

南宁神经内科医院

脑瘫康复训练的方式有哪些?

脑瘫康复训练的方式有哪些?针对脑瘫,建议还是以预防为主,一般情况下,脑瘫都是发病于早产,再或者是宫内发育迟缓,因此,在孕前建议掌握一些保健方式,基本的是避免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吸烟,酗酒等,而康复训练则有很多,下面,就脑瘫的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具体介绍:

脑瘫的康复锻炼方法如下:

脑瘫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儿必不可少的康复步骤。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可辅助脑瘫儿达到肢体训练的效果,帮助孩子矫正肢体畸形,积极恢复能够生活自理。

运动训练

据脑瘫病儿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合并症的训练

合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

理学训练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具体方法很多,医院根据家庭条件和小儿病情需要做出选择。

使用矫形器具训练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合并症是为难缠的情况,这是由于脑瘫发生改变而导致,当然,这种情况,患儿的症状表现也会变得复杂,在康复训练上一定要重视,避免患儿早期的手术治疗,要知道的是,采取手术治疗对患儿的身体影响非常大。

针刺治疗脑瘫机理的认识

神经传导系统的发展是从胎生7个月开始的,神经纤维逐渐从白质深入到皮质,但到出生时不但有水平方向,而且有斜线和切线,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复杂起来神经纤维外层髓鞘发育不同,脊髓神经在胎生4个月始,以后渐次为感觉神经系统(生后2~3个月)及运动神经系统,锥体在生后5个月至4岁时形成皮质则更晚。故小儿大脑皮质细胞的分化、神经传动系统的发育及神经纤维外层髓鞘的发育在胎儿期至4岁逐步发育,脑瘫患儿抓住此阶段的早期综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明显,治疗价值高[81]。中医综合治疗为脑瘫患儿带来希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与现代医学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理论结合,针刺治疗可刺激大脑皮质相应运动区,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过去一直认为脑细胞受损是不可恢复的,但一些临床研究证实通过有效的方法治疗,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82,83],有可能激活其它细胞的代偿功能,通过针刺与大脑有关的穴位,可促进病灶区脑组织的侧枝循环形成、血管扩张和解除痉挛,同时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有助于疾病的康复[84]。临床治疗也证实了脑瘫的可治性。针灸着重于调理气血,补肾益智的穴位和手法,通过改善脑血流量,提高脑细胞代偿功能,降低血清骨钙素浓度,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刘振寰[85]对脑瘫患儿针灸治疗前后作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发现在症状明显好转的同时,甲襞微循环也有较大改善,推测针灸治疗脑瘫的机制在于改善了脑部的血液供应,促进了脑细胞的功能代谢。吴美倩[86]探讨了针刺对小儿脑瘫的作用机制,观察了临床和血液流变学及脑SPECT变化关系,认为针刺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作用,改善了脑部的营养和血供。于海波[87]观察针刺对小儿脑瘫患者诱发肌电力的即时影响,发现针刺可抑制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巨大F波,推论针刺可使脑的代偿性功能活动增加。程蓉岐[88]用TCD检查发现头针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利于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脑功能恢复。施丙培等[89,90]通过对脑瘫患儿脑电图、脑血流图、中枢神经递质、血浆皮质醇、血清过氧化脂质等治疗前后的观察,发现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人认为[91,92]脑瘫脑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有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此处脑组织苍白,血管内小血栓形成或管腔变细,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丧失,但尚未发生坏死,即临界神经细胞。针刺使脑血流量改善,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改善病理状态,恢复了临界细胞(又叫休眠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施丙培[93,94]还观察到针刺前后脑瘫患儿的骨密度升高,血清骨钙素浓度降低,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这说明脑瘫与肾阳虚弱,脑髓失养有关,针刺调整了气血和脏腑功能,改善了组织器官的血供,通过补肾能起到益智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骆仲达等[95]针刺对缺血性大鼠的研究结果表明,电针能抑制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可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针灸治疗脑瘫提供了理论依据。王琴玉等[96]针刺对脑瘫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提高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密度,增加NGF的长时程阳性表达,认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瘫的重要机制之一。脑性瘫痪的基本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产前因素者常有弥漫性脑组织病变,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及皮层发育不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皮质错构,电镜下可见神经微丝和微管排列不规则,髓鞘松解、分离及突触小泡数量减少;产时及产后因素者则以疤痕、硬化或软化、部分脑萎缩及脑实质缺损为主。针刺能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刺激组织增加神经生长因子的合成,神经因子则能引导神经细胞突触向合成神经生长因子的器官生长,以完成神经的再生。需要强调的是,针刺的治疗作用,应该是其对人体各系统、多器官和组织的良性调整作用的总和。针刺头部腧穴可使相应脑组织微血管扩张,侧支循环代偿,脑血流量增加,使脑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并对脑组织影像学改变有促进作用。功能训练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而针刺躯体腧穴可能加强此种作用。同时,针灸刺激能改善周围循环功能状态,激活感觉功能,还可以改善颅内血循环,改善人体大脑皮层电活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脑瘫、脑梗、脑发育不全、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梅杰综合症、帕金森、特发性震颤、遗尿症、多动症、智力低下、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出血、脑外伤、截瘫、脊髓损伤、肌肉萎缩、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尤其对复杂性癫病、难治性癫痫、成人癫痫、儿童癫痫、儿童多动症、矮小症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诊治各类脑瘫、面瘫、截瘫、肌肉萎缩、脑炎后遗症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