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二岁的可可爱眨眼,有神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可爱得“萌倒了”。可是慢慢的,妈妈觉得不对劲,眨眼的次数太多,于是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了一下,终被为“小儿抽动症”。
的是抽动症的症状,如皱眉、眨眼、甩腿、歪嘴、怪声等,很容易被父母看作是孩子的恶作剧,或是辗转到其他部门拖延治疗。
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的孟青医生表示,可可眼睛大,有神,但经常眨眼,家长的反应一定是眼睛不对劲。但抽动症较为特殊,从各种检查中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且许多非儿科医师对其也不了解,容易误诊。
每个人都有“跳眼睑”的经历,抽动症是指在肌肉的某些部分不断发生抽动。诚然,不仅仅是眼睛,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会发生痉挛。
成都哪里可以治疗?
成都儿童专科医院是一家以“医教一体·多学科诊疗康复体系”为理念的示范型二级专科医院。专门针对儿童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疑难病症的和治疗康复等。倡导以教育干预为主、医学治疗为辅,配合心理辅导等多方位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打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康复氛围。
抽动症有什么表现?
抽动症的特点是肌肉突然、迅速、重复地抽动,抽动时经常伴随突发、不自主的声音和脏语。脸部和颈部出现抽搐症状并逐渐向下扩散。痉挛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身体等。
声音的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换成刻板的咒骂、陈述脏话等。有些孩子在不自主的抽搐之后,会逐渐出现语言运动障碍,有些孩子会出现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模仿等。小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数在早期出现,多数在发病6~7年后出现。
患儿病情常有波动,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搐的位置,频率和强度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紧张,焦虑,疲劳,缺乏睡眠会加重;精神放松会减轻,睡眠之后会消失。孩子的智力普遍正常,有些孩子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长期患儿常伴有心理疾病
家长绝不能把抽动症仅仅看作是一种小病,它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且长期患病还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孩子常常伴有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等等。儿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群体,经常不自觉的抽搐会使儿童脱离群体,甚至被同学、小伙伴模仿、嘲笑,造成自尊严重受损,进而影响儿童的生活。
家有抽动儿,除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家长应当这么做:
1、不能过多孩子的症状,家庭要多关心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有爱心,积极引导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舒适的生活环境。
2、适当安排孩子的业余生活,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过大。
3、儿童饮食、作息时间安排合理,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油腻、生冷、含铅高的食物,少吃辛辣、海鲜、方便面及膨化食品,应清淡为主,适当补充营养,切忌过量食用。缩短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观看惊险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能玩刺激的游戏,不能让儿童长期接触电子产品;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