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管外科门诊,经常有患者因下肢不适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是下肢动脉硬化在作祟。很多人对这个疾病感到陌生,甚至不知道它还有分期症状。今天,我就结合临床经验,给大家讲讲下肢动脉硬化的分期症状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病例。65岁的赵大爷,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还长期吸烟。他发现自己走路时小腿总是酸胀疼痛,休息一会儿就缓解,但走一段路又会发作。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腿没劲,没在意。直到后来,疼痛越来越频繁,甚至晚上睡觉时腿部也会疼醒,这才来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其实,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下肢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它的症状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变化。
一、下肢动脉硬化的分期症状
Ⅰ期:轻微症状,容易忽视
在疾病初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有轻微的下肢发凉、麻木感,偶尔会感觉腿部肌肉无力。这个阶段,很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归咎于天气变化、过度劳累等原因,容易忽视。就像赵大爷一开始,根本没想到是血管出了问题。但如果此时能引起重视,及时检查,就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先机。
Ⅱ期:间歇性跛行,典型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指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通常是小腿)会出现酸胀、疼痛、乏力等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得不停下休息,休息几分钟后症状缓解,又可以继续行走,但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会重复出现。这是因为运动时下肢肌肉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肌肉缺血缺氧产生症状。此阶段,患者的活动能力开始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Ⅲ期:静息痛,疼痛加剧
到了这一阶段,即使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肢也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往往会更加剧烈,严重影响睡眠。这是因为下肢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即使在休息时,组织也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患者常常会把腿下垂或站立,以缓解疼痛,因为这样能借助重力让更多血液流向下肢。此时,患者的皮肤颜色可能会发生改变,变得苍白或发紫,温度也会降低。
Ⅳ期:组织坏死,病情危重
这是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的阶段,由于长期严重缺血,下肢会出现溃疡、坏疽。溃疡难以愈合,坏疽部位会逐渐变黑、发臭,若不及时治疗,感染会扩散,甚至威胁生命。这时候,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还面临着截肢的风险。
二、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始终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基础治疗。患者要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进一步收缩血管,加重病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指标,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根据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血管扩张剂,能扩张血管,改善下肢血液供应;降脂药物,有助于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有疼痛症状,还会使用止痛药缓解不适。
手术治疗,应对重症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植入支架支撑血管,恢复血流;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阻塞血管的近、远端建立旁路,绕过狭窄或阻塞部位,使血液重新流通;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坏疽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以控制感染,挽救生命。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是西南地区大型血管病专科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综合开展静脉曲张、腹主动脉瘤、脉管炎、前列腺增生、血管瘤、老烂腿、动脉硬化、脉管畸形、深静脉血栓、静脉炎、血管炎、淋巴水肿等血管疾病的研究与诊疗,同时是四川省、成都市医保定点医院和新农合定点医院。
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优秀人才团队,同时,医院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ETVV静脉腔内综合治疗体系”,“智能腔内综合治疗体系”,针对血管类疾病有着专业的治疗方法。
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可以随时与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医院到公众浩找薛春梅进行交流,专家联系方式:028-87387736,公众浩:薛春梅或者直接搜索:cdcsxgb001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在线挂号,线上询问专家,提前预约挂号就医更方便。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