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与肺泡的感染性疾病,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扩散形成散在炎症病灶。其核心特征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泡渗出物堆积,导致通气换气障碍,好发于婴幼儿及老年人。
与大叶性肺炎不同,支气管肺炎呈小叶分布,影像学显示沿支气管走形的小斑片状阴影,无明显肺叶实变,更易引发细支气管狭窄与痰液潴留。
致病原主要有三类: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及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如营养不良、基础病)或寒冷刺激,会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症状上,全身表现为高热(39℃以上)、畏寒、乏力,婴幼儿易烦躁或嗜睡,老年人可能低热或体温不升。呼吸系统可见刺激性干咳,后期出现黏液脓性痰,伴呼吸加快,严重者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听诊有固定中细湿啰音。
治疗需精准抗感染:细菌感染用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病毒感染早期用奥司他韦(流感),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支原体感染选大环内酯类,疗程10-14天。同时配合祛痰平喘(氨溴索、雾化吸入)、氧疗及营养支持。
预防关键在:高危人群接种肺炎球菌、流感疫苗;雾霾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处;保持室内通风,湿度50%-60%;适度锻炼,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和锌。
姚宏胤医生提醒,支气管肺炎需早识别、规范治疗。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用药。科学防控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守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