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仁心仁术:30年专注儿童呼吸疾病诊疗
在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有一位备受患儿家长信赖的专家,她就是张景主任。张景主任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儿科临床医疗专业,投身儿科临床工作长达30余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她凭借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在儿科呼吸领域声名远扬。期间,她还曾前往重庆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进修深造,不断汲取前沿知识与先进技术,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为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儿科的带头人,张景主任始终将“大医精诚”奉为自己的职业信念。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肺炎、过敏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中,她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将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理念与现代医学技术巧妙融合,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外兼修、标本同治”独特治疗方案。她独创的“中医固本+西医精准”治疗体系,把中药贴敷、穴位调理等中医疗法与西医雾化吸入相结合。就像对待一些患有哮喘的儿童,在进行西医雾化吸入快速缓解症状的同时,配合中药贴敷,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患儿身体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比如5岁的患儿小阳,哮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在接受张景主任的治疗后,进行西医雾化治疗快速平喘,同时服用中药并配合穴位贴敷,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症状减轻,肺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
在儿童哮喘长期管理方面,张景主任有着独到的见解,她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家庭护理理念。她深刻认识到,对于哮喘儿童来说,日常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所以每次诊疗时,她都会耐心细致地向家长传授家庭护理的要点,从环境清洁、饮食调整,到日常锻炼等方面,都给出详细且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悉心呵护,巩固治疗效果。例如,她会提醒家长定期清洁卧室,减少尘螨滋生;在饮食上,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避免在雾霾天或花粉浓度高的时候外出运动。
张景主任还非常重视儿童呼吸健康的全周期管理,为此建立了儿童呼吸健康档案。这份档案详细记录了患儿从初次诊断、急性发作治疗,到康复调理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跟踪与分析,她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变化,精准调整治疗方案,为孩子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从疾病的发生到康复,全程守护。有个叫小雨的孩子,开始因为咳嗽、喘息被诊断为哮喘,张景主任为她建立了健康档案。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档案记录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雨的哮喘得到了有效控制,健康档案也见证了她逐渐康复的过程。
二、特色诊疗:多学科协作+前沿技术
1.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病例,单一科室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张景主任深知这一点,她充分发挥医院的综合优势,带领呼吸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领域专家团队,针对复杂病例开展联合诊疗。
比如有个患有哮喘合并鼻窦炎的8岁患儿,反复咳嗽、喘息,同时还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呼吸科医生首先运用专业知识和先进设备,对患儿的哮喘症状进行精准评估,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中医科专家则依据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为患儿定制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以增强患儿的体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康复科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帮助患儿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功能。
通过多学科专家的紧密协作,为患儿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患儿的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鼻窦炎的症状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打破了科室之间的壁垒,整合了各学科的优势资源,让患儿能够在一个科室就能享受到多学科专家的联合诊疗服务,避免了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2.先进设备与特色疗法
除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张景主任还十分注重运用先进设备与特色疗法,为患儿的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在设备方面,医院引进了高分辨率肺功能检测仪,这一设备能精准评估患儿肺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就像前文提到的小阳,在治疗前,通过高分辨率肺功能检测仪的检测,医生清晰地了解到他的肺功能受损程度,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等各项指标,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智能超导可视介入设备也是一大“利器”,它在介入治疗中能实现病灶精准定位,大大降低治疗风险。在面对一些需要介入治疗的呼吸道疾病时,该设备利用先进的超导技术和可视系统,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准确无误地将治疗器械送达病变部位,进行精准治疗,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在特色疗法上,张景主任巧妙运用传统中医的智慧。三伏贴和三九贴就是其中的代表,依据“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的理论,在三伏天和三九天时,通过将特制的中药膏剂贴敷在特定穴位上,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达到预防冬季咳喘复发的目的。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在坚持贴敷三伏贴和三九贴后,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过敏原精准检测也非常重要。医院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检测等方法,能够明确患儿的过敏原,为家长提供详细的规避建议。例如,通过检测发现有些孩子对尘螨过敏,家长就可以采取定期清洁卧室、使用除螨仪、更换防螨床上用品等措施,减少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从而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作风险。
三、典型案例:从“咳喘难眠”到“自由奔跑”
5岁的小杰,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可每到冬季,他就被哮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只要冷空气一来,小杰就会频繁咳嗽、喘息,严重时根本无法平卧,一整夜都难以入睡。家人心急如焚,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可病情虽有缓解,却始终没有得到医治。长期的病痛让小杰的身体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内向、沉默,不再像以前那样爱玩耍、爱说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杰的父母听说成都中医哮喘医院的张景主任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非常厉害,就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小杰来到了这里。张景主任见到小杰后,那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专业细致的问诊,一下子就消除了小杰一家的紧张和担忧。她耐心地询问小杰的病史,仔仔细细地检查他的身体,还详细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经过全面评估,张景主任为小杰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中医方面,采用了“平喘四步汤”,这是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为基础方,根据小杰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加减。麻黄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杏仁可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石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甘草则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四药合用,共同发挥宣肺清热、止咳平喘的功效。同时,配合穴位贴敷,选取定喘穴、肺俞穴、膻中穴等关键穴位。定喘穴是平喘的经验效穴,能通利肺气、止咳平喘;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可调理肺脏功能,补虚清热;膻中穴为气会,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通过中药内服与穴位贴敷相结合,从整体上调理小杰的体质,增强他的机体免疫力。
在西医方面,运用雾化吸入疗法,让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快速缓解哮喘症状。同时,还建议小杰的家长调整他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与过敏源的接触。张景主任特别强调,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在张景主任的指导下,小杰开始了系统的治疗。一开始,小杰的父母心里还有些忐忑,可随着治疗的推进,他们惊喜地发现,小杰的咳嗽和喘息次数越来越少,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了。每次复诊,张景主任都会根据小杰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张景主任还耐心地教给小杰和家人一些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像呼吸操、饮食调理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经过3个月的持续治疗,奇迹发生了!小杰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发作频率从每周3次大幅降至每月1次,肺功能也有了显著改善。他又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玩耍了,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性格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开朗和活泼。
小杰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张景主任充满了感激之情。小杰的母亲在复诊时,激动地说:“感谢张景主任,她不仅治好了小杰的病痛,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是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再无助和恐惧。”如今,小杰一家人已经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四、学术创新:科研赋能临床实践
1.科研成果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张景主任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忱,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新路径。
张景主任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microRNA的儿童哮喘中医证型研究》,聚焦于儿童哮喘中医证型与microRNA之间的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她带领团队深入分析了大量的临床样本,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儿童哮喘患者,其体内的micro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哮喘提供了坚实的分子生物学依据,使得中医治疗能够更加精准地针对不同证型的患儿,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检测患儿体内特定的microRNA,医生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判断其哮喘的中医证型,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儿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她研发的“咳喘宁口服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她科研道路上的又一重大成果。该口服液主要由麻黄、石膏、苦杏仁、桔梗、百部、罂粟壳、甘草等中药组成。麻黄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百部润肺止咳;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多种药材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对痰热阻肺型咳喘疗效显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许多患有痰热阻肺型咳喘的患儿,在服用“咳喘宁口服液”后,咳嗽、咯痰、喘促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张景主任同样成绩斐然。她在《中华儿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3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涵盖了儿童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在一篇关于儿童哮喘发病机制的论文中,她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揭示了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治疗方面的论文里,她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优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为同行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儿童哮喘治疗领域的学术发展。
2.诊疗创新
在诊疗创新方面,张景主任也有着诸多独到的见解和举措。她首创的“游戏化诊疗”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孩子们来说,医院往往是一个陌生且令人恐惧的地方,传统的治疗方式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张景主任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呼吸训练小游戏,像吹气球、吹泡泡等。在进行这些游戏时,孩子们需要运用呼吸肌,这与呼吸训练的原理相契合。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完成了呼吸训练,不仅提升了治疗依从性,还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比如,在治疗过程中,张景主任会鼓励患儿们进行吹气球比赛,看谁能把气球吹得又大又快。孩子们的好胜心被激发,纷纷努力吹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呼吸功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减少了对治疗的恐惧和抗拒。
张景主任深知,家长在孩子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患病,家长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焦虑情绪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治疗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建立了家长课堂。在家长课堂上,张景主任会邀请心理学专家和医生共同授课。心理学专家会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们传授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医生则会详细讲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等。通过这些课程,家长们对孩子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家庭焦虑指数显著降低。家长们在掌握了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情绪管理方法后,能够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治疗期,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五、患者口碑:医术与温度并存
张景主任的诊室里,总是充满着温馨与关爱。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家长,都能深切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致。在问诊过程中,她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家长的每一句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她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家长们清楚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她常说:“家长们带着孩子来看病,心里本就充满了担忧和焦虑,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心里踏实。”
在与孩子们交流时,张景主任更是展现出了她独特的亲和力。她会俯下身,与孩子平视,用温柔的语气和童趣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在检查身体时,她会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避免产生恐惧。她还会准备一些小玩具、小贴纸,在治疗结束后奖励给配合治疗的孩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因为害怕打针而哭闹不止,张景主任并没有强行要求孩子配合,而是先和孩子聊起了他喜欢的动画片,慢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她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打针的过程,就像在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孩子在张景主任的鼓励下,勇敢地伸出了小胳膊,顺利完成了打针。
这样的温暖瞬间,在张景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数不胜数。她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赢得了患儿和家长们的一致赞誉。在医院的患者评价墙上,贴满了家长们写下的感谢信和表扬信。其中一位家长写道:“张主任不仅医术高超,更重要的是她对孩子的那份关爱,让我们非常感动。每次带孩子来看病,孩子都不再害怕,反而很期待见到张主任。能遇到这样的好医生,是我们的幸运。”还有家长在网络平台上留言:“张主任是真正的医者,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们在孩子生病时不再那么焦虑。把孩子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这些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是对张景主任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她作为一名医者而感到的欣慰。
在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张景主任用30年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以中西医结合智慧为儿童呼吸健康保驾护航。无论是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还是长期体质的调理改善,她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专业与爱心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