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是指发生于纵隔内肿瘤或囊肿,可发生在纵膈的各种组织和结构,是一种病变范围广泛的疾病。纵膈肿瘤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纵膈肿瘤和继发性纵膈肿瘤。目前临床上通过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穿刺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纵膈包含了胸骨与脊椎间的全部组织和结构,其内有食管、气管、胸导管以及大量的淋巴组织,纵膈肿瘤就是指发生在这些部位的肿瘤和囊肿。纵膈肿瘤侵犯和压迫不同部位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常见症状有咳嗽、胸痛、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纵隔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肿瘤大多数为良性,但是也会不断的增大,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原发性纵膈肿瘤与继发性纵膈肿瘤、血管瘤等形态类似,所以需要做详细的检查来确诊。那么,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X线检查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首选方法,根据其检查结果能够初步判定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还能够较为准确的看出肿物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另外,患者还可以进行食管吞钡检查或者充气造影检查,来进一步了解器官组织的压迫情况。
2、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同样也是诊断原发性纵膈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这两个检查比X线检查更加准确,可以极大地提高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准确率。CT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纵膈病变区域的钙化灶;而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血管受侵情况,而且还能够清楚的看见肿瘤的解剖结构。
3、实验室检查,即穿刺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这个检查可以判断纵膈肿瘤的周围淋巴结和颈淋巴结是否有受累的情况,可以帮助诊断。
上面介绍的就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确诊后患者需要积极地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医疗活动。原发性纵隔肿瘤首选手术切除,但若是肿物为良性,直径小,且尚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的话,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定期检查,密切关注肿瘤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