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根本病因之一,既不同于一般的六淫邪气,亦不同于一般的内生五邪及气滞、血瘀、痰凝诸邪,而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归纳起来,癌毒具有以下特性。
(1)癌毒为"阴毒"其性深伏没,为病缠绵。
(2)癌毒为实邪从整体上讲,恶性肿瘤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而癌毒及其所致的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本为正虚,其标为邪实。
(3)易于扩散癌毒一旦产生,即处于恶性肿瘤的初期阶段,此期主要表现为癌毒向原发病灶周围的侵袭扩散;癌毒沿经脉、络脉流散,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发生肿瘤,形成转移病灶,即进入中、晚期。癌毒淫溢流窜,正气耗散,此消彼长,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愈盛,病情更趋深重。
(4)癌毒非外邪癌毒为一类特殊毒邪,毒自内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在正虚的基础上,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导致病理产物聚结,日久则发生质的改变——产生癌毒,发生肿瘤。癌毒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肿瘤的直接致病因素。
(5)癌毒的产生与局部气滞、血瘀、痰凝有关肿瘤发生之后,癌毒又进一步加重了气滞、血瘀、痰凝等证候,形成恶性循环。气滞、血瘀、痰凝状态还是癌毒扩散和转移的适宜土壤与环境,癌毒由原发部位扩散,沿经脉络脉循行过程中为气、瘀、痰诸邪所阻,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而生肿瘤。
(6)毒性猛烈恶性肿瘤的中、晚期,癌毒深重,重阴必阳,化热化火,更伤正气,其害人之速,病势之凶险,反映了癌毒毒性猛烈的一面。
通过对有关恶性肿瘤中医理论的深入探讨和临床实践体会,我们认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在于"正虚""癌毒"两个方面。癌毒特性中主要的两个方面即耗散正气与扩散趋势,在不同肿瘤及肿瘤的不同阶段(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换言之,肿瘤病机的本质性特征,一是肿瘤患者自始至终表现正气耗散、正虚失于固摄的过程,二是癌毒本身具有易于扩散转移的特性。从生理上讲,正气与癌毒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正气具有抗癌、固癌的双重作用,正气具有抗邪的本能,癌毒一旦产生,正气即作出反应,发挥其抗癌能力;正气还具有固摄癌毒,抑制癌毒扩散的作用,这一作用贯穿疾病全程。只有在癌毒的扩散能力超过了正气的固摄能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癌毒扩散,肿瘤转移。从病理上讲,正虚与癌毒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正虚是导致癌毒产生的病理基础,如《医学汇编》所谓"正气虚则为岩。"同时,正虚失于固摄,又使癌毒更易于扩散,形成转移;癌毒耗散正气,又可以加重正虚。双方力量对比处于动态变化中,疾病初期,正气的抗癌、固癌能力尚强于癌毒的致病力,病毒深伏,扩散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临床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癌毒发生扩散,形成转移,进人中期;恶性肿瘤晚期,毒势鸱张,邪毒淫溢,流散四方,正气大虚,逐渐出现阳虚阴竭,阴阳离决而死亡。针对这种病机特色,我们提出了"固摄扶正、解毒"这一肿瘤论治的新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