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胆管肿瘤的九大因素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胆管癌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70岁,男性比女性更为常见。医学界认为,胆管癌与胆管结石、肝吸虫感染、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尤其是丙肝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嗜酒等因素有关系。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对于这一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一旦确诊,首先要解决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其次是切除肿瘤,因为胆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及胆道感染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2/3的胆管癌长在肝门部。这个位置比较特殊,血管就像电线一样交错在一起,加上发现时多是中晚期,癌细胞容易侵犯到血管神经组织,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据统计,大部分胆管癌患者被诊断出来后,采取胆道内外引流者一年生存率小于50%;性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也仅为13.4%-25.7%。在肝胆胰科,胆管癌被认为是比胰腺癌还要凶险的“癌王”。

胆管癌发病九大因素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6、胆道手术史: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7、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颈淋巴结节等等;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结节;顽固性咳嗽、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胃肠疾病等;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阳痿、早泄、肾虚、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月经量不规律、痛经、妇科炎症、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宫颈囊肿、更年期综合症等;

擅长:肿瘤疾病:中医扶正法治疗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骨癌、食道癌、脑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等各种肿瘤,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等; 内科疾病: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哮喘、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