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8岁。三年前因劳力性气促进行CT检查发现双肺间质性病变,但未发现实质性肿块。今年四月份,又进行CT复查,发现左下肺实质性病变。
本例病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合并鳞状细胞癌。
特发性间质肺炎(IIp)是见于肺间质内中小支气管壁及肺泡壁周围的一种炎性反应或慢性纤维化过程。与感染、遗传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
IIp合并肺癌多见于高龄男性吸烟者。隔离肺及异型上皮增生部位是肺癌的主要发生部位。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全部IIp合并肺癌病例都可见有腺样上皮化生。绝天多数同时伴有鳞状上皮化生。肺癌发生部位的上皮化生尤为明显。另有研究表明,虽然肺癌发生部位的肺呼吸细支气管等的腺状上皮化生及鳞状上皮化生很明显,但单纯IIp也可见到同样变化。故上皮化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关于IIp合并肺癌的好发部位,多数认为是蜂窝肺显著的下叶。但日本学者则认为下叶背段及上叶前段为好发区。且与单纯IIp无显著差异。无论IIp合并肺癌属于哪种组织学类型,全部都是周围型肺癌,而单纯肺癌者大多数属于中心型肺癌,两者具有明显差异。
关于IIp合并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国外统计其比例各为:腺癌35.40%、肺泡细胞癌31.3%,鳞状上皮癌15.6%、小细胞癌6.3%、其它11.5%。以腺癌和肺泡细胞癌为多见。但日本学者的观察与其有差异:腺癌38%、鳞状上皮癌及小细胞癌各22%、大细胞癌13%、肺泡细胞癌仅为5%。由此可知IIp合并肺癌时腺癌较多是比较肯定的,其它尚无确论。
单纯IIp的胸部平片上可以见到肺内纤细的不规则索条状或微小结节状阴影,IIp合并肺癌时,由于间质性病变影像干扰,使得人们不易识别肿瘤阴影,特别是沿肺泡上皮漫延生长的肺泡细胞癌及腺癌。其合并IIp时极难早期发现,往往是到了中晚期,才可见到两肺下野分布为主的为广泛的弥漫性阴影。关键的是我们应该清楚IIp合并肺癌的几率是较高的,对于IIp患者,当我们发现肺野内有局限性的密度增高影时就应提高警惕,并尽可能通过CT检查来加以确诊。
实验室检查也有利于IIp合并肺癌的诊断,比较有意义的如CEA值的变化等。正常人的肺组织,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均可见到CEA。而在化生和增殖在病变的局部,CEA值会更高。另外也有人报道,在肺泡区域,伴随着肺泡的损伤,细支气管分布区上皮细胞内的CEA值会明显增高。一般情况下,IIp合并肺癌者要比单纯IIp者的CEA值高。但是CEA高值,而又无肺或其它脏器恶变者也是存在的。从组织学类型上看,高低依次为:腺癌、小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大细胞癌。另外,在单纯IIp病例,可见到CEA值随着病情的进展而相应增高。对IIp患者,进行血清CEA检测,有利于了解病程,也有利于了解是否已发生恶变。
总之,IIp合并肺癌特征:1)发生率极高;2)多发生于65~70岁男性;3)与年龄、吸烟、异物吸入关系不大(也有报道和吸引有关);4)部分病例在轻度的肺萎缩硬化时有可能发现肺癌;5)使用激素3年以上者有发生率低的倾向;6)肺周边部位的鳞状上皮化生和腺样化生的发生率高;7)合并肺癌的原发部位以下叶多,上叶次之;8)以腺癌多,其次依序为鳞癌和未分化癌,IIp是各种组织型肺癌的发生基地;9)需定期胸部X线摄影、痰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