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真相,你真的了解吗

北京眼科医院

随着近几年青少年近视率的节节攀升以及近视低龄化,全球有关近视的各项研究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虽然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治近视的方法,但是我们在近视防控上,的确有了很多有效手段,比如角膜塑形术、离焦矫正镜片、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而除了这些,防控效果突出、性价比高的则是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

大量研究发现,每天保持2小时及以上的日间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止近视的发生以及延缓近视的增长。

户外活动控制近视的原理是什么?孩子在户外活动又存在哪些误区,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户外活动带来的近视防控效果呢?

01

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原理

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人的对照研究发现充足的光照可能是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关键因素。这里的光照指的就是我们熟悉,也是地球万物生长不可缺的太阳光。

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些不同波长的阳光可能都和近视相关。目前实验证据相对充分,也是比较主流的学说主要有:

维生素D学说

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经过长期阳光照射的动物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会显著增高,而相比那些体内维生素D较低的动物,它们的眼轴会更短,近视化更慢。

科学家们猜测,太阳光尤其是其中的紫外光可以刺激体内大量生成活性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本身就是一种抗增生的物质,可能可以对抗巩膜的生长重塑从而阻止眼轴的变长。此外,维生素D本身具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以也有人猜测,维生素D可以放松同样为平滑肌的眼内睫状肌,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多巴胺学说

2020年美国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接受多巴胺注射的小鼠,眼轴增长、近视化速度显著变慢。这是因为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信号传导物质,本身可以抑制干扰眼轴增长的信号传导。

另外,有科学家发现,多巴胺可以增加眼内脉络膜的血供,增厚脉络膜层的厚度,从而延缓眼轴的增长。而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当我们长时间接受亮度充足的阳光照射后,眼内多巴胺含量会显著增加。

光谱学说

既往的动物实验发现,长时间暴露在黄光、红光等长波长下的动物眼轴比那些暴露在蓝光、绿光等短波长下的动物眼轴更长、近视化更快。科学家推测,长波长的光线因为折射率低,相对短波长、折射率高的光线更容易到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性离焦,从而刺激眼轴的增长。

而在大晴天,太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以蓝绿短波长为主,即使在阴雨天,短波长的可见光也和长波长的相当。

02

对户外活动防控近视存在的误区

夜间户外活动?

前面已经说过,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核心是太阳光照。晚上出去除了月亮反射的那一丢丢微弱的太阳光外,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必须牢记想要借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和防止近视加深,在白天!

阴天户外活动没有效果?

研究发现,当环境光照度在1000lux以上时,近视防控就会有显著意义。当环境亮度在3000lux~5000lux以上,近视的进展速度又会下降一个台阶。虽然1000lux的照度在室内比较难实现,但在室外即使是多云或者阴天也很容易达到。

所以,虽然阴天的太阳光照度会显著低于大晴天,但是相比室内,仍然会有较好的近视防控效果。另外,建议多云的天气外出活动,这时阳光不刺眼,也不会有过强的紫外线损伤眼睛。

必须要户外“运动”2小时?

很多家长为了防控近视,花重金给孩子报了足球课、网球课甚至高尔夫球课。但这里他们再次陷入了一个误区,大家要注意,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的核心是光照。虽然的确有研究发现,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脉络膜血供,从而延缓近视进展,但和太阳光照比,作用就少很多了。

所以,孩子们只要做到每天累计2小时的户外活动就可以了,未必要高强度运动。而这里的活动,每天累计2小时,不一定非得连续2小时待在户外,也不一定要每天踢2小时足球或者打2小时网球,每天在户外散步甚至坐着发呆都可以有效防控近视。重要的不是你在户外做什么,而是你在户外有没有晒到太阳。

户外活动只对没有近视的孩子有效?

现在仍有很多家长认为户外活动只是对没近视的孩子有用,事实是,无论在近视人群还是非近视人群中,每天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都能减缓眼轴的增长。

那为何会有“户外活动对已经近视的人无效或者效果差”这样的说法呢?这是因为部分研究不光是拿眼轴作为衡量近视增长的指标,同样还要测近视的屈光度数。

但是,很多时候近视的度数增长是慢于眼轴增长的,比如有的孩子眼轴增长了0.2mm,但近视度数却一度都没增长。所以如果只从近视度数去衡量而忽略了眼轴的增长,很有可能会得出“户外活动对近视孩子没有帮助”的错误结论。

03

户外活动时间不够怎么办?

很多家长会说:现在孩子学业紧张,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就算心里想去做,实际上也很难做到。

那么,孩子户外活动时间不够要怎么办呢?

01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破碎时间

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孩子的眼健康都非常重视。很多学校每天都有户外大课间活动,每周也会有2~3节的体育课。理论上学生在校的户外活动基本都可以达到1~1.5小时以上。

其次,利用好课间休息的10分钟。充分利用课间的10分钟破碎时间去教室外面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按照一天常规7节课算,就会有4~5个10分钟的机会可以去户外活动,加上大课间和体育课,每天在校期间至少1.5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实是可以保证的。课余期间如果没有时间去操场,即使待在有阳光照射的走廊过道,同样有防控效果。

02

利用好下午放学后的时间

在确保的情况下,孩子放学后先别急着回家,可以在楼下小花园活动、锻炼下身体,享受一天中后的阳光照射,玩一段时间再回家,这样对防控近视也会比较有效。

03

选择正确的“弥补”方式

虽然目前主流学说认为每天至少2小时的白天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有效,但并没有的证据说必须每天的户外活动必须均衡。所以,工作日由于读书紧张户外活动不够,靠周末全天出去玩来补,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有家长问如果孩子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去户外,在阳台上活动是否可行?答案是只要窗户够大,采光好,在阳台活动一样也可以有近视防控效果,但和户外活动比,效果肯定会差一些。此外,如果孩子在阳台活动时,尽量在确保的情况下,将窗户打开,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玻璃会阻碍紫外线光。

由全球近视管理专家组成的国际近视研究学会推出系列,报告中已经强调了户外活动时间和近视进展的重要相关性,且关联性极强。

而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核心就是充足的阳光照射,虽然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搞明白阳光防控近视的全部机理,但是只要相信阳光能够防控近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更高效的户外活动,从而有效防控近视的进展。

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

3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完善,双视眼已经形成,眼睛各功能也开始完善,我们就需要在视力和屈光检查基础上,同时检查孩子的视功能,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眼位、调节、集合功能,融合能力和立体视等等,做到有效的近视预防。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7岁的儿童,可以从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始。

及时发现儿童近视苗头,做到早矫正、早干预

孩子近视发生及构成原因,制定优矫正方案

发现视力正常但屈光异常的状况,有备无患

建议3岁起就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且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眼外伤、各类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擅长:小儿、斜弱视、近视、眼球震颤等

擅长:具有多年屈光手术经验,精通各类屈光手术,如全飞秒激光、飞秒及准分子激光、表层激光等治疗近视、散光、远视等屈光不正。近年来开展近视眼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及屈光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