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惠互联网医院针灸专家范淑敏:为什么中风“偏爱”东北人?

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东北题材电视剧中,常有一个中风(即“脑卒中”)的角色,比如《乡村爱情》中的象牙村村民刘能、《漫长的季节》中的前刑警队长马德胜……

不知道的人,可能认为这不过是常规的剧情设定。但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则清楚地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写实。2024年国家疾控局《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因中风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2.3%,是我国居民的大死因。其中,东北地区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为全国。这究竟是为什么?10月29日,是“脑卒中日”,我们特意邀请到四惠互联网医院针灸专家、针灸名家夏玉清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常务理事范淑敏主任,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天冷吃咸老龄化严重

中医认为,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至脑脉闭阻或血溢脉之外所致。对于东北地区发病率高的情况,还需要考虑人口、饮食等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严重

中风是一种老年病,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中风患病率以及各种类型中风患病率均上升,尤其是≥50岁以上者。同时,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风险就会翻大约一倍。

东北,作为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外流等多重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在此背景下,东北中风的人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2.高钠盐饮食

提起东北的美食,人人都夸赞,然而,里面的钠含量却高得令人吃惊。无论是大量使用的食盐、酱油等常见调味品,还是腌菜、酱菜、卤烤等食物,都含有极高的钠值。而钠盐的摄入量,又与血压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长期高钠饮食会升高血压,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当斑块脱落或血管狭窄时,会阻断血流,导致中风。

3.冬季寒冷漫长

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严寒漫长,平均气温为-16.23℃。在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据统计,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而当人体在-5℃的环境中暴露5分钟,血压则会升高10mmHg。与此同时,寒冷环境下,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遇寒则凝滞,更容易凝结成血栓,诱发中风。此外,由于严寒影响,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可能加重肥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进一步增加中风风险。

中医有方法80%的中风可预防

虽然中风危险,但我们并不是对它无计可施。根据中风组织的研究,只要控制得好,80%以上的中风都可以早期预防的。

现在,让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调养情志:中风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与情志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调节情绪,避免各种精神刺激。若情绪发生较大波动,要尽量保持开朗,戒躁戒怒,具体可采用音乐疗法、心理疗法,营造坦然开朗的心境。

起居有常:寒冷的气候可诱发中风。因此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注意保暖。

饮食有节:日常饮食应尽量清淡,限制肥甘厚腻、易生痰动火的食物,尤其是中风先兆者。另外,过多饮酒,体内湿热蕴积,生痰生热,易致中风,所以平素避免过多饮酒。

加强锻炼:“气血流畅便是补”,而气血流畅的关键在于运动。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诸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锻炼方法,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防止中风的发生有助益。

总之四惠互联网医院专家范淑敏医生表示采取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比较有效的预防中风这类疾病的出现,晚年生活才能更加的健康快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长期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过敏性疾病、脾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种疑难病症,以及动脉硬化、多发性斑块、脑出血、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声带结节、鼻息肉、胃肠息肉、胆囊息肉、子宫息肉、淋巴结肿大等各类癌前病变,以及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等各种疑难杂病。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