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难阻求知心,中卫爱尔眼科老花白内障科普答疑会圆满举行!
秋雨淅沥,却难阻追求清晰视界的脚步。近日,中卫爱尔眼科举办了“既治白内障,又摘老花镜”老花白内障专家科普答疑会,近百名中老年朋友冒雨前来,聆听专家分享,共话眼健康知识。
关注中老年眼健康:超八成老年人面临双重视觉挑战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会逐渐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老视,俗称老花眼,就如同相机的镜头会随着时间老化一般。年轻时晶状体弹性十足,调节自如;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硬,睫状肌调节功能减弱,老花眼便悄然而至。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80%;老花眼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42-44岁达发病高峰,52岁发病率近100%【1】。这意味着超八成60岁以上老人正同时遭受老花眼与白内障的双重侵袭。
中卫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刘国伟在分享中提到:"视力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对阅读能力、电子产品使用等产生多方面影响。了解眼睛的生理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日常防护和科学应对。"
老花白内障手术:既治白内障,又摘老花镜
如何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解决患者的近视、散光以及老视问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什么难题。”刘国伟介绍,通过如今成熟的老花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摘除术联合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活动现场,刘国伟分享了根据爱尔眼科多位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国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指出,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通常用于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或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能提升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从而减少对老花镜的依赖。与普通单焦点人工晶体仅能满足单纯看远或者看近的需求不同。
“现在的老视矫正型人工晶体就像一副‘高清定制眼镜’,能够同时满足看远、看中、看近的需求。”刘国伟用通俗的比喻解释道,“比如开车看路标(远)、打麻将(中)、看手机信息及看书(近)等日常场景,都不用再到处找眼镜了。”
据介绍,老花白内障手术主要适合两类人:一类是白内障患者,由医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方案;另一类是45岁以上的老花眼患者,戴眼镜觉得麻烦,想摆脱眼镜困扰。
秋雨不减热情,百人共话眼健康
尽管天气不佳,但活动现场依然座无虚席。不少参与者特意早早来到现场,表现出对眼健康知识的高度关注。活动中,大家聆听认真,记录仔细,不时用手机拍下重要的知识点。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适应症要求?”“恢复期需要多长时间?”......面对大家的踊跃提问,刘国伟院长一一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
活动结束后,刘国伟院长还为有需要的眼病患者提供了现场咨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眼病状况。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眼健康知识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未来,中卫爱尔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定期举办各类眼健康知识分享活动,为市民提供专业、科学的眼健康知识服务。
数据来源:
【1】中国新闻网:有老花眼问题者人数众多专家:科学、合适诊疗可改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