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大叔上厕所总出血,怀疑痔疮,去医院检查,医生:是直肠癌!

52岁的老张最近总在厕所发现便血,起初以为是老痔疮又犯了。直到某天发现大便变细得像铅笔,才在家人催促下去医院。肠镜结果让所有人倒吸凉气——距肛门8厘米处有个菜花状肿瘤,活检确诊为直肠癌中期。这种“伪装”成痔疮的便血,其实有3个关键区别。

52岁大叔上厕所总出血,怀疑痔疮,去医院检查,医生:是直肠癌!

一、直肠癌便血的3个危险信号

1、血色暗红混黏液

痔疮出血通常是鲜红色,附着粪便表面。而肿瘤出血因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多呈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坏死组织,有时会散发特殊腥臭味。

2、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不规律,出现里急后重(有便意却排不出)、大便变细(因肿瘤挤压肠腔)等情况。有人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奇怪现象。

3、伴随消瘦贫血

肿瘤消耗会导致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5%,血红蛋白低于110g/L。这种消瘦往往与饮食量无关,同时伴有持续的低热乏力。

二、40岁后必做的肠癌筛查

1、粪便潜血试验

每年1次免疫法检测,阳性率超80%。注意检查前3天要禁食动物血、生萝卜等可能干扰结果的食物。

2、肠镜检查

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病变,建议45岁起每5-10年做1次。高风险人群(有家族史、息肉病史)要提前到40岁,检查间隔缩短至3年。

52岁大叔上厕所总出血,怀疑痔疮,去医院检查,医生:是直肠癌!

3、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肠癌有提示作用,但单独使用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查。

三、预防肠癌的4个生活细节

1、红肉每周不超500克

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要格外控制。建议用禽肉、鱼肉替代部分红肉,烹饪时多用蒸煮代替烧烤煎炸。

2、膳食纤维每日30克

相当于1碗燕麦+2个苹果+1盘西兰花的量。全谷物要占主食1/3,豆类建议提前浸泡减少胀气。

3、运动消耗腹部脂肪

腰围每增加1厘米,肠癌风险升3%。建议每天快走6000步,每周2次阻抗训练,重点锻炼核心肌群。

4、戒烟限酒守则

吸烟者患肠癌风险高1.5倍,酒精每日摄入应控制在男性25克、女性15克以内(约1听啤酒)。

52岁大叔上厕所总出血,怀疑痔疮,去医院检查,医生:是直肠癌!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周就要警惕。老张的案例提醒我们:肠道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别用“老毛病”自我解释。现在医疗技术进步,早期肠癌5年生存率超90%。关键是要打破“讳疾忌医”的心理,把肠镜列入中年体检必选项。毕竟在健康面前,一时的尴尬真的不算什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