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口服创新药物艾满欣®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49岁的老张最近总觉得吃饭时胸口发堵,喝热水时还有灼烧感,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胃病,直到连稀粥都难以下咽才去医院检查。胃镜结果让全家崩溃: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肿瘤已经占据管腔三分之二。这样的病例在消化科并不少见,很多患者都是拖到吞咽困难才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一、食管癌最会“伪装”的4个早期信号
1、进食时的微妙不适感
咽干发紧像有东西黏着,喝热茶时胸骨后轻微刺痛,这些常被误认为“上火”。其实这是肿瘤表面破溃对刺激物的反应,症状通常持续数周不缓解。
2、食物“卡脖子”的错觉
吞咽馒头时总想在某个位置多嚼几下,吃米饭莫名想喝水送服。这种定位明确的异物感,可能是肿瘤占位导致食管变窄的征兆。
3、反流症状升级版
不同于普通的胃酸反流,食管癌患者的反流物常带有酸腐味或血腥味,夜间平卧时尤其明显,且抑酸药效果有限。
4、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没有刻意节食,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公斤,伴随食欲尚可但进食量减少,这是肿瘤消耗能量的典型表现。
二、三类高危人群要格外警惕
1、长期吸烟饮酒的中年男性
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的反复刺激,会使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最终诱发癌变。数据显示,每天吸20支烟+饮100克白酒的人,风险是普通人的44倍。
2、爱吃烫食的“趁热人群”
65℃以上的热饮会直接烫伤食管黏膜,长期如此可能诱发食管粘膜恶性增生。刚出锅的饺子、滚烫的火锅蘸料都要晾一晾再入口。
3、有家族史的营养失衡者
直系亲属有食管癌病史的人群,如果长期缺乏新鲜蔬果,体内叶酸、维生素A等抗癌物质不足,相当于给遗传易感性“火上浇油”。
三、预防食管癌的3道保护墙
1、饮食温度检测法
把热汤滴在手腕内侧,感觉温热不烫时才适合入口。日常饮食最好控制在60℃以下,给食管黏膜最温柔的呵护。
2、营养防御组合拳
每天保证500克深色蔬菜,其中必吃富含核黄素的西兰花、富含硒元素的蘑菇。每周吃3次富含omega-3的深海鱼,帮助修复受损黏膜。
3、筛查预警时间窗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年做一次胃镜。普通人群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吞咽不适,不要犹豫立即检查。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就能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超过90%。
那些被忽视的轻微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最后警.报。就像老张的主治医生说的:“食管癌本不是绝症,可惜大多数人送来时,肿瘤已经像藤蔓一样缠住了生机。”从现在开始,细心感受每一次吞咽的顺畅,那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