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年人肌少症频发?医生:除了补充蛋白,这3件事绝不能忘
上了年纪后,很多老人发现自己的力气越来越小,甚至连拧毛巾都费劲。这可不是简单的“老了没力气”,很可能是肌少症在作祟。肌肉流失就像悄悄溜走的存款,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损失惨重。别以为多吃几口肉就能解决问题,对抗肌少症需要打组合拳!
一、蛋白质补充的常见误区
1、光喝骨头汤不顶用
骨头汤里的胶原蛋白并非优质蛋白,真正需要的是富含亮氨酸的动物蛋白。每天要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1-1.5克蛋白质,相当于60公斤老人每天至少2个鸡蛋+200克鱼肉。
2、植物蛋白吸收率低
大豆蛋白虽然健康,但吸收率只有动物蛋白的60%。建议采用“动植物蛋白3:7”的搭配原则,比如早餐喝豆浆搭配鸡蛋就很完美。
3、集中一餐吃不可取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建议把蛋白质分散在三餐。比如早餐鸡蛋、午餐鱼肉、晚餐豆腐,这样吸收效果更好。
二、比补蛋白更重要的三件事
1、抗阻运动不能少
举矿泉水瓶、坐姿抬腿等简单动作,每周3次就能显著延缓肌肉流失。关键要循序渐进,从每组8次开始,慢慢增加到15次。
2、维生素D要充足
90%的肌少症患者缺乏维生素D。每天晒20分钟太阳,或者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3,能显著改善肌肉合成能力。
3、睡眠质量要保证
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这是肌肉修复的黄金时间。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保持7小时睡眠。
三、容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
1、步速变慢要警惕
如果过马路时常常赶不上绿灯,说明下肢肌肉已经开始退化。正常步速应该保持在每秒0.8米以上。
2、握力下降很危险
拧不开瓶盖不仅是生活不便,更意味着全身肌肉在流失。男性握力应大于28公斤,女性大于18公斤。
3、反复跌倒要重视
一年内跌倒两次以上,就说明肌肉协调性出现明显问题。这时候光补蛋白已经不够,必须配合康复训练。
四、日常生活中的护肌秘诀
1、烹饪方式有讲究
多用蒸煮炖,少用油炸。高温油炸会使蛋白质变性,损失40%的必需氨基酸。
2、零食选择要聪明
把饼干糖果换成奶酪条、卤牛肉干,既能解馋又能补充蛋白质。
3、社交活动不能停
参加广场舞、门球等活动,社交带来的愉悦感能刺激肌肉合成激素分泌。
肌肉就像银行里的养老金,越早开始储备,晚年生活越有质量。从现在开始,每天多吃一口肉,多走十分钟路,多晒一会儿太阳,这些微小的改变累积起来,就能让你80岁时还能自己拎菜篮子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