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中,政策不仅是医疗成果的助推器,也是医疗市场的触角。因此,解读医疗成果转化政策和创新趋势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获得政策转型的红利,帮助科学家真正从医疗创新转型中受益。近日,国家卫生委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处长张静从国家主要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发展中心成果转化和成果转化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享。
以下是张静主任的演讲记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动脉橙果局编辑了不改变原意的文本。
重要性:国家主要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如果用千里之外的差距这句话来形容政策和如果政策有一点偏差,实际的科研创新成果就会大相径庭。因此,从专业机构的角度解读国家主要科技创新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家现行的科技政策主要分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和创新政策三类。这些政策的主要核心是激发动机,分担风险,促进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具体来说,科学政策促进科学知识的产生,主要批准公共研究公共研究资金、公共研究机构(如实验室、大学、研究中心)、技术政策促进产业技术知识的利用和商业化,主要通过公共采购、战略产业公共支持、机构(研究与产业)、劳动力培训和提高技能;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创新转型,实现知识价值,主要通过提高组织绩效和学习。
据了解,2015年是中国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性一年。今年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帷幕,撬动了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
其中,对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该政策提出四个坚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人才为先,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全面创新,并把主要目标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可以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另一方面就是创新成果得到充分的保护,创新价值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也会大幅的提高,创新人才合理会分享创新的收益。
此外,《科技转化三部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转移计划》的实施和发布,进一步解决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政策障碍。
随后,国家还发布了一批支持文件,从国家战略、法律法规、行业指导和地方管理层面发布了一整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旨在激发中国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力和热情。
关键:三个创新主体和五个创新模块
从创新和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七大专业机构之一,一般将整个产业链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中国转型和规模五个模块。
在整个转型过程中,高校、企业、平台中介作为三大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
·高校主要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任务。
在政策方面,政府一般采用稳定的支持和竞争性支持,促进基础研究的巩固;在实验研究和试点转型阶段,政府主要指导规范产业、大学和研究应用的合作,使创新产品逐步向市场过渡。因此,政策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提高知识转移能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积极参与应用研发试验开发阶段。
在政策方面,政府采取的支持措施主要是竞争性支持和税收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在中试转型阶段,政府主要采用政府采购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促进企业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同时,在大规模企业产品阶段,政府主要通过指导、示范和信贷模式,促进企业产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
·平台中介以提供全方位的转型服务为己任。
在技术服务机构层面,国家政策主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阶段,目的是完善平台中介机制,辅以项目支持,在试验开发、中国转型和规模三个阶段,主要采用绩效考核,通过补贴、补贴运营成本。此时,政策导向是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平台中介的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科技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与利益收入等方面都有成果转化。
必然性:科技转化成果之路任重而道远
十三五结束后,国家卫生委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产生了大量成果,但如何将相关成果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是机构成果转化面临的重要挑战和难题。
原因是我国联合发展体系不完善,医疗机构与企业的成果转化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合作路径缺乏明确的定义。
因此,医疗专业机构作为三个转型主体的综合体,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研究论文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实现知识价值?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政策研究,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处理政策导向、医院科技创新与医生职业发展的关系,防止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异化。
其次,从医院、医院与大学科研机构、医院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和人才障碍的机制,充分联系创新转型链的各个环节,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依靠科技创新,以成果转化为指导,创造医院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