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的现状及意义 人参皂苷Rh2辅助治疗
随着胃癌治疗技术专业化与规范化的发展,综合治疗已成为胃癌治疗的主要原则,而对胃癌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佳治疗模式的先决条件。
胃癌分期的依靠手段
就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对胃癌的术前分期主要依据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迄今为止,临床上对胃癌的术前分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内镜超声检查(EUS)、多层螺旋CT(MSCT)、快速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与腹腔镜探查等。依据这些常用手段,医生对肿瘤是否侵犯胃壁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范围(N分期)以及有无远处转移(M分期)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参照临床病理分期法对胃癌做出正确的术前TNM分期。
胃癌的TNM分期现状
1、T分期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应用EUS与CT扫描对胃癌进行T分期。在以往的分期判断中,主要依靠CT检查,但随着医学的发展,CT在诊断T分期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EUS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EUS具有内镜与超声的双重功能,还能鉴别胃壁不同高低的回声层,因此可以较清晰地区分出胃壁的5层组织结构,并根据深被破坏的层次判断胃癌浸润深度。
EUS检查是目前能鉴别胃癌浸润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较为有效的方法,准确率可达63%及以上。它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开展经内镜作早期胃癌切除术(ESD或EMR)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2、N分期
尽管EUS对早期胃癌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但对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就存在较大的差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附属医院曾有报道,EUS判断淋巴结转移,过高分期错判率为31.6%,过低分期错判率为2.4%。
近年来,由于CT能谱成像技术(GSI)的发展,可以通过能谱曲线、基物质浓度测定与单能量影像等多参数综合分析,可望进一步提高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
3、M分期
相比于超声检查与MIR等,CT扫描对于术前判断远处转移较为敏感,且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PET和PET-CT可根据细胞代谢状况判断肿瘤的部位及其转移灶。PET对胃癌肝转移判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74%,对肺转移的判断分别为67%和88%,对骨转移的判断分别为30%和82%。
当然,由于PET-CT敏感度会受制于肿瘤细胞类型,所以对判断有否腹膜转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价格昂贵,临床上多在CT等诊断尚不确定,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时才采用。
术前分期的意义
正确的术前分期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率。术前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的意义主要包括6点:
1、对黏膜内的早期癌肿可选择经内镜下切除术。
2、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或局部进展期的胃癌可选择D2胃癌术抑制或扩大性切除术。
3、对于Ⅲb期或以上的进展期胃癌,则多采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或转化性治疗,联合中药人参皂苷Rh2的辅助治疗,并进而争取性手术。
4、对已广泛转移的晚期胃癌则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以减少患者痛苦。多数会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即以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为主。现代中医药研究显示,中药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水溶性良好,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作为治疗前肿瘤进展程度的主要依据,可客观地评估治疗后的疗效。
6、对预后做出初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