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和胃癌的关系
胃息肉与胃癌存在一定关联,但并非所有胃息肉都会癌变。胃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较高。胃息肉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黏膜炎症刺激等因素诱发,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性质。
增生性息肉通常与慢性胃炎相关,癌变概率较低,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多数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胃镜复查即可。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尤其直径超过2厘米、表面糜烂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胃底腺息肉多与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极少恶变。错构瘤性息肉常见于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可能伴随肠道多发息肉,需警惕癌变风险。特殊类型的胃息肉如炎性纤维样息肉虽罕见,但生长迅速时需排除恶性可能。
预防胃息肉癌变需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者可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减少腌制、烟熏食品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刺激胃部。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监测胃黏膜状态。胃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需每6-12个月复查胃镜,稳定后可延长间隔。日常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排查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