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切伤口感染了怎么办
侧切伤口感染可通过消毒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侧切伤口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伤口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缝合线反应、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消毒处理
侧切伤口感染后需每日使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分泌物与坏死组织。消毒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肉芽组织。感染初期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消毒后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保持会阴部干燥透气。若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涂抹感染处。这些药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用药前需清洁双手,涂抹后避免立即穿戴卫生巾。若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3、口服药物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伴随全身症状者,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口服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禁止擅自调整剂量。哺乳期患者应告知医生,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药物。
4、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或微波理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每日治疗15-20分钟,治疗时需保持伤口与仪器适当距离,防止烫伤。理疗期间若发现伤口渗液增加或疼痛加剧,应暂停治疗并复查。
5、手术清创
严重感染导致伤口化脓或组织坏死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并重新缝合。术后需留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观察愈合情况。手术可能与缝合线排异反应或厌氧菌感染有关,表现为伤口恶臭或边缘发黑。
保持会阴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产后应每日用温水冲洗外阴,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护垫超过2小时。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若伤口出现跳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须立即就医评估。